剛過節氣中的『雨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的半夜裡,台北城裡落下了今年的第一響春雷,距離逐漸多雷的驚蟄早了11天。前一個白天,印象中屬於三月才有的反潮,溫溫濕濕的感覺,駛過東北角忽晴忽雨的海岸線,卯澳灣上空畫出了一道很大很彎的淡淡彩虹。詭異的天氣一路蔓延到山上,大夥兒聚在國小吃屬於梯田人的春酒時,阿嬤面對怎麼突然又下雨錯愕著,唸起剛剛才披出來曬的衣服還沒收;於是,「今年到底會提早還是晚插秧?」在操場邊熱烈討論起來,但,連老經驗的梯田達人都說還抓不準。
雖然還抓不準,但隨著漸暖的空氣,田裡的顏色真的開始亮起來了。尤其是秧蓆,真的就逐漸長成生機盎然的一叢翠綠,在陸續翻整過的純粹土黃色間,越來越鮮明了起來。
樹伯的秧總是最早的,為了防止水鴨來玩,在迷霧與春芽才剛冒的枝椏間,鮮豔的彩帶像是慶祝立春的到來。
今年加入的水泉伯,秧田在層次分明的砌石田階包圍下,充滿田徑場般的朝氣。在少有競選旗幟的山上,廟宇的旗幟恰如祝禱似地環護四周。為了增溫引來的出泉水渠宛若護城河,這也是為了讓秧田區內的水排乾,來刺激根系的健壯。
從這個充滿幾何美學的角度看過去,秧田被像是被呵護在手掌之間。農人的呵護,其實也可以從邊緣那一排臨時防風矮籬看出,每一塊秧田,都有秧苗成長時得防範的季節風向,或許這也是秧田常藏在梯田靠樹籬的邊邊避風處的原因之一吧。
農人對於環境條件的熟悉,善用交界特性的永續設計,再一次展現在這秧田風景中。剛重新整理好的田埂軟土上,深深印著山羌巡田喝水的足跡,也說明了這個邊界地區,百年來農人與野生動物們共存的事實。然而,早雷之後,今年的天氣到底會如何?未來的氣候是否還能延續農人所熟悉的節奏?將考驗著農人的智慧。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