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論】欲拆大中至正 教部政治掛帥

2007/12/18 11:59
1,773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為了「大中至正」匾額該不該拆除,教育部和台北市政府大鬥法,雙方各執一詞,大玩法律與文字遊戲,甚至出動大批警力相互威嚇。除耗費大量社會資源,也讓人質疑教育部有空處理政治意識形態,卻把份內的教育問題拋諸腦後,本末倒置。且教育部對待此一歷史牌匾,純粹出於政治意識而非教育心態,也讓人疑惑。

為了「大中至正」匾額該不該拆除,教育部和台北市政府大鬥法,雙方各執一詞,大玩法律與文字遊戲,甚至出動大批警力相互威嚇。除耗費大量社會資源,也讓人質疑教育部有空處理政治意識形態,卻把份內的教育問題拋諸腦後,本末倒置。且教育部對待此一歷史牌匾,純粹出於政治意識而非教育心態,也讓人疑惑。

「大中至正」背後雖代表過往戒嚴歷史,但究竟只是一牌匾,為何非得將其泛政治化?身為文教單位高層,教育部不就牌匾本身的歷史、古蹟價值予以最適處理,卻帶頭從政治角度欲將其摘下,豈不滑稽?大學學子與觀光客的護匾、拍照紀念是否都是政治反對勢力,其維護歷史文化的心聲,教育部感覺到了嗎?

幼教、高教、乃至社教,教育燃眉的問題在所多有,投入巨額社會資源的高等教育更須多費心思。身為台灣最高教育機構,教育部不重視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培育,不關心大學生語文能力低落情形,不致力幫助大專院校實質國際化,不擬訂良善的大學評鑑方法,不協助、支援各校解決期刊價格不合理風波,不深究大專院校減招配套,致使學校國際化方向謬誤,評鑑流於形式,多校期刊資源銳減,教部卻只知埋首政治,又如何能維持教育的中立形象?

事實上,教育部倘若有心力搜尋冷僻典故來汙化「大中至正」意義,還不如先靜心反思何謂教育的當務之急,以及「教育部」三字所擔負的重責大任與意涵。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教育者 (未驗證) ・ 2007/12/18 22:48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教育者 (未驗證) ・ 2007/12/18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