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穎、張方瑄/花蓮縣採導】 位於花蓮壽豐鄉的豐田文史館,展示許多出自當地人的作品。社區媽媽利用拼布做成的豐田地圖、軟陶製成的自家門牌,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結合社區背景。作品結合當地社區文化,讓遊客和在地人更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並得以傳承。
豐田地區包含壽豐鄉豐山、豐裡、豐坪三村,壽豐鄉在日據時代是日本作為移民村的據點之一,歷經日本移民開村經營,到客家、閩南、原住民、外省、新移民先後遷來定居,造就多元背景的社區文化。
一九九六年,因應農村社區變遷,由幾位家庭成員自發性的組成牛犁團隊,於豐田地區開始推行社區總體營造事務。協會認為應讓居民變老師,使居民成為將文化傳出去的媒介。
牛犁協會總幹事楊鈞弼表示,自然取材發展出來的軟陶、檳榔人、白鷺絲、拼布等社區文化產物,是社區居民自發性發展出來的在地人觀點產物。豐田文化產業主要是取自當地自然環境發展而成,協會打算進行有經濟效益的戶外教學,作為未來的方針,不只賣產業,也賣教育。
一開始社區媽媽自發性的學習,並將軟陶結合創意,擴展應用到各個生活的層面。像是花瓶。最有特色的是將軟陶運用在門牌上,將自家特色或是喜歡的物品放進門牌,門牌上加上自己的姓氏,做出專屬於自己家裡的門牌。不同的花色代表著手工原創的獨特性,也使每個作品成為獨一無二的「唯一」。
拼布是另一項豐田地區的特色文化產業,豐田地區人口有百分之六十為客家人,利用客家拼布結合當地社區特色,創造出特有的文化產品。從各式作品中,可以看見她們的手藝及對拼布的喜愛。社區媽媽利用拼布做出筆記本各種不同的書皮,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掛在文史館內的豐田地區地圖,利用各種不同顏色和種類的拼布作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地圖 。
為兼顧環境教育推廣及社區營造,豐田文史館仍保持原本房屋的結構和建築材料,楊鈞弼說:「建築物牆上還留有整修前當年的日式建材,且建築風格依舊保有日式味道,如日式拉門。」
早期的豐田因為重視文化發展,所以著重在日本移民村、豐田玉的發展。豐田玉是翠綠色的軟玉,豐田玉蘊含台灣的脈絡及文化背景,所以又稱為台灣玉。現在則開始注重如何將移民配偶、老人及兒童的議題融合當地的特色,把這類的社會議題轉化成文化議題,透過社區營造展現當地文化,希望可以將文史館定位成永續的教育協會中心。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