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寒冬的夜晚,母親便將從上海帶出來的銅製湯婆子,灌進熱水,在包上絨布套;放進我們小孩子的棉被裡。……
暖暖的湯婆子
榮光週刊 榮光榮光副刊A6版 作者:陶麗麗女士
——每到寒冬的夜晚,母親便將從上海帶出來的銅製湯婆子,灌進熱水,在包上絨布套;放進我們小孩子的棉被裡。……
圖 名為「湯婆子」(見右圖),其實不是「人」,而是一個簡便的取暖用品,以銅或鋁等金屬鑄造的暖壺,大小不一。
每年到冬春之際,大陸冷氣團一波波來襲,氣象局提醒大家注意保暖,使我突然想起我家的湯婆子,因為配合眷村改建,我們家搬遷兩次,不知道收藏在何處了。
湯婆子示當年我在四川成都小住宿的時候,有一天逛街發現兒而購得的鋁製暖壺,隨即有又添購勾針和毛線,鉤織成一個圓形套子,使用時將熱水灌進入湯婆子,再放進毛線套,就不至於燙著,非常美觀、可愛。
回想起民國二十六年中國對日本抗日戰爭爆發,史稱「盧溝橋事變」,我父親滿腔熱血,投筆從戎,投效軍旅,因而我舉家由上海遷往到南京。八年間,父親帶著我們隨著服務單位遷移,在中國大陸西南地區駐足過很多的城鎮和鄉村。
每到寒冬的夜晚,母親便將從上海帶出來的銅製湯婆子,灌進熱滾滾的熱水,在來包上絨布套,放進我們小孩子的棉被哩裡,使得棉被窩倍增溫暖。
姊姊和我在那冷冽的夜晚,挑燈夜讀,一盞桐油燈,點燃兩根燈草照明。我與姊姊姐弟倆做完功課,就急忙著鑽進暖暖的被窩,頓時,驅走全身的寒意,那種感覺是多麼的舒暢!!。
這個湯婆子跟著我們奔波了多年,直到今天我們包括我在內仍然深深地懷念著它。
時代進步,現在我們有了各式各樣的電暖器、暖暖包…等等生活方面可以取暖的日用品,但是,這個銅製湯婆子給予我們家人的,是在戰亂中永遠難忘的溫暖回憶。
為什麼暖壺被稱做『湯婆子』????
清代徐珂寫的《清稗類鈔.詼諧類》中,有一篇談及乾隆皇帝南巡時,一日遊天寧寺時,聽說天寧寺住持有不守佛門清規的傳言,於是就詢問他︰「你有幾個妻子?」住持答說有兩個。乾隆皇帝很詫異,又仔細追問,住持解釋說︰「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乾隆皇帝一笑置之。
由此可知,湯婆子和竹夫人是古人「冬暖夏涼」的兩大法寶。竹夫人是消暑器具,而湯婆子則為冬季取暖的器具,也就是暖壺。可是,人們為甚麼要把暖壺稱為「湯婆子」呢?
在冰天雪地的嚴冬裏,上古時代的人們就知道使用鑽木取火,既可取暖又能避獸。一堆乾柴,一燃篝火,這是最早的取暖方法。慢慢的,人們又逐漸摸索出許多的取暖辦法,最常見的就是使用暖壺。這是一種用銅錫製成的扁瓶,內盛熱水,在寒冷的冬夜,把它置於被子裡用以暖腳,如此便能伴著人們溫暖地進入夢鄉。在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湯婆子》上載:「銅錫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暖腳。宋已有之,蘇東坡致楊君素札云:『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衾裹之,可以達旦不冷。』即指此也。」所以,在宋代時就有這種暖壺了。
暖壺除了稱「湯婆子」,也叫,「湯壺」、「腳婆」、「錫奴」。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