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原民舞蹈大賽 東華舞動鄒族神話
東華大學以意象化的伸展、跳躍,詮釋南鄒族沙阿魯阿神話的樂舞。
圖片來源 : 李正豹攝 |
【記者鍾苡紅報導】十五日在屏東原住民文化園區,有一群原民學子用自己的語言和律動歌舞,一同角逐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舞蹈大賽桂冠。
本次原民舞蹈大賽參賽隊伍須準備傳統與創新舞碼各一曲,傳統舞碼須以吟唱及傳統樂器配樂。去年亞軍東華大學聲部唱和完整,舞蹈表現搶眼,不負眾望奪下冠軍寶座。 東華大學傳統舞碼《貝神祭》,是南鄒沙阿魯阿族樂舞蹈。男子頭插雄鷹長而挺的羽毛,不時有如泰山般高叫,並腳步劃一地蹬跳著雙腿。男女低沉與高亢的歌聲相唱和,兩兩拿著木環跳著環圓舞,表現祭典神聖而莊嚴的美麗。 創新舞碼《祭憶,如果我們再相逢》,則以慌亂的奔跑及意象化的跳躍、舞動,詮釋豪雨形成洪流吞噬家園,而後洪水退去,萬物新生,貝神及矮黑人低語頌讚的神話。表達南鄒沙阿魯阿族文化逐漸凋零,族民對如夢境般神話的盼望。 指導老師巴蘇亞表示,學生利用歌帶動舞,並以牽手的張力,讓風穿透學生間,讓貝神走進來。更精心手製矮黑人面具,象徵南鄒族沙阿魯阿神話不是夢境,是活在族人心中。 亞軍屏東教育大學創新舞碼《魂》,則改編自巴冷公主與蛇郎君的卑南神話。舞蹈以HIP-HOP熱舞開場,後巴冷公主飄然現身,輕輕吟唱。突地一群裝扮成百步蛇的男子,向巴冷匍伏前進。而後蛇郎君走向巴冷示愛成功後,背著巴冷揮手離去。高潮起伏博得觀眾滿堂喝采。 屏教大英語系學生黃子昀,扮演巴冷公主。她提到,自己平常男子氣的個性要詮釋柔情似水的公主很難。且公主身上佩帶的裝飾及服裝更重達五公斤。 觀眾屏教大音樂系學生田廣櫻說,屏教大在創新舞碼以故事性呈現,沒有偏離太多傳統元素,讓舞蹈更具傳承的意義。 評審少多宜‧篩代表示,原住民舞蹈應有「定點恆度」,縱使慢也會好看。此外,表演樂曲方面,一人領唱,眾人呼應是原住民演唱特色。領歌、領舞者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除須掌控音樂的脈絡,還得引導舞蹈的順序,不然會「截斷祖靈的腳」。 雖然表演舞種少了排灣、布農等族,但評審廖怡馨認為,學生在卑南、泰雅、鄒族等歌舞,已達到創新與傳統結合的演繹。 由於比賽延期,導致備受激賞的台北體院因時間無法配合而棄賽,許多團隊也因經費不足而吃緊。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允諾,明年將爭取更多的人事補助,讓更多原住民學生可以朗朗地歌舞自己部落的文化。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