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舞生命 用心看世界

文字-A A +A

Photo 【記者吳衍姍/北市報導】試想看看,原本在你眼前流動的絢麗色彩,瞬間轉換成一片無盡的黑幕,你會感到驚慌失措而放棄希望嗎?對於台北市瞽者命理協會理事長吳棟棋來說,這場生命的考驗,並沒有壓垮他的意志。就算失去了雙眼,他仍可以用靈活的雙手,來觸碰以及體驗外在的滋味。「其實老天爺是把我的眼睛放在心中。」吳棟棋笑道。

 自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子系畢業的他,當年是位前途似錦、意氣風發的少年。從工程師、研究員到高工電子科的教師,都是吳棟棋擔任過的職位。但是一九八七年開始,他的視力逐漸下滑,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是視網膜色素病變 (俗稱夜盲症) 的患者,而且無藥可醫。因此,他辭去教職放棄了熱愛的工作。吳棟棋說:「其實那時候心裡也有過自殺的念頭,因為中途失明的苦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但是在我冷靜下來思考的一個月中,我不斷問自己:『要放棄?還是要做些什麼?』」最後他決定朝命理師這項職業開始,一點一滴抓回了生活的平衡點。

 由於一本名為「易冒」的卜卦之書的影響,讓吳棟棋與命理結下了不解之緣。等到學成之後,他被邀請至基隆市盲人福利協進會教授有關命理的課程。這時他心中便有了一個想法:既然基隆市都有協助視障者就業的管道,那台北市是否也可以成立一個類似的社團呢?因此,在二OO二年,吳棟棋成立台北市瞽者命理協會,而「瞽者」二字在古代即是盲人的意思。他希望視障朋友除了按摩師的職業之外,還能有新職種的學習機會。

 成立至今,協會已經開辦了六期的課程,一期的時間為一年。吳棟棋除了將絕活傳授給每位願意學習的視障朋友外,更會不定期的舉行命理學講座還有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這些方式,讓視障同胞學得更多的技能,使就業的機會增加,而不會侷限於按摩的工作。「視障者在市場上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吳棟棋感嘆的說。「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多給我們一些幫助,例如訂定一些法案,讓想學習命理的視障朋友還能有多一點生存的空間。」

 而來協會學習命理課程的人,多半是中途失明的視障者。吳棟棋說,他看過很多來學習的朋友,往往因為心理的調適還沒完成,因此放棄了修習命理的機會。「很多人甚至一輩子也走不出心裡的陰霾。」吳棟棋說。但是,也有許多學習效果良好而闖下自己一片天的視障朋友,回來向他道謝,都讓吳棟棋覺得既驕傲又感動。

 不過,從事命理工作的視障者在現今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場地的租金費用高昂,而入不敷出的窘境,大部分只能在自家擺個小攤子勉強餬口。吳棟棋提到,有些人甚至兼職按摩師還有命理師的工作,才能讓收支達到平衡。「我們協會只能從旁協助他們,給予一些資源,輔導視障朋友就業。但最終還是仰賴社會的支持,才能讓他們懷抱更多的希望。」

除了政府的幫助,我們的認同都能使視障朋友宛如多了一把隱形的拐杖,讓他們人生的道路走起來更有保障。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007則報導
2,113則影音
66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7

鳳林國中籃球隊 用籃球學自律築夢想

2023-03-31
瀏覽:
464
推:
0
回應:
0
3:05

「挺石虎,救農夫」志工合作改善雞舍

2023-03-30
瀏覽:
995
推:
38
回應:
0
3:16

友善書業 200多家獨立書店聯手突圍

2023-03-29
瀏覽:
1,274
推:
4
回應:
0
1:37

長短樹公園 廢棄鐵皮屋變身吧台咖啡廳

2023-03-28
瀏覽:
1,471
推:
25
回應:
0
2:52

更生人劉文中 送愛心餐幫助弱勢

2023-03-27
瀏覽:
1,662
推:
7
回應:
0
2:29

生態共存的阿彌達玉茶園 看見茶樹生命力

2023-03-24
瀏覽:
1,864
推:
0
回應:
0
3:00

老明玉香舖 來自艋舺舊城的獨家「香」味

2023-03-23
瀏覽:
2,215
推:
1
回應:
0
2:54

逆風劇團 非行少年的圓夢平台

2023-03-22
瀏覽:
2,319
推:
0
回應:
0
2:40

醫樹的人詹鳳春 強調自然拒絕灑藥

2023-03-21
瀏覽:
2,269
推:
0
回應:
0
3:13

臺語歌手張雅淳 以月琴彈唱島嶼故事

2023-03-03
瀏覽:
4,633
推:
0
回應:
0

「瞽」舞生命 用心看世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331篇報導,共12,2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331篇報導

12,2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