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屈服、向老天借路

文字-A A +A

台灣各地山區道路,總是塌了又修、修了又塌,山區居民毫無安全可言。因此,修路之前需要先和居民溝通一個新的觀念,『向自然屈服、向老天借路』

 

 

向自然屈服、向老天借路

 

 

幾天豪雨,城市一片汪洋,山區柔腸寸斷。以前教我們『人定勝天』的那些老傢伙,應該自己罰站反省。

文化大學理學院長 劉廣英教授在2012年6月12日有話好說節目上說的有道理,除了氣候變遷之外,『人』到底對土地作了些什麼?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段錦浩教授說,田地減少,都市不透水面積越來越多,所以市區淹水難以避免。

幾百年來,原住民部落的祖先和山區土地和平共存相安無事,如今因為果園和道路、觀光、商業的過度開發,賺了金錢害了生命。執政者、民意代表以及要求四通八達的居民,尤其是從平地來的投資和投機客,都應該反省。

公民記者欖仁居(洪春景老師),冒著危險巡視和紀錄南橫的路況,尤其是利稻便橋和新橋的安危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452204521466119

他說,很不幸的,土石+流速衝擊,便橋一下就垮了,利稻橋(南橫許多地方亦同)恐怕也要加強橋墩結構,否則高差恐怕會重創新橋(假如上游巨石又再度橫流的話)
 

我回應個人觀點說:我想問題不在於橋墩結構,如果上游繼續開發和開挖,土石無限增加,整個橋墩強到絕對不倒,那麼不倒的橋頭兩端旁邊一定倒,結果『橋的兩端不通了』,和『橋斷了』有何不同?俗話說『女人是水』因為水無堅不摧,就像女人一樣,水也有『生理期』人類不該尊重和關懷他嗎?這是什麼時代了,我們不需要大禹治水的神話,請政府和學者專家不要談『治水』,請專家反過來教育人民如何和水和平共處。

台灣各地山區道路,總是塌了又修、修了又塌,山區居民毫無安全可言。因此,修路之前需要先和居民溝通一個新的觀念,『向自然屈服、向老天借路』。路的寬度應該縮小成有迴車彎的單線道,以後都只限十六人座以下的中型遊覽車和中型貨車,禁止大型遊覽車和大貨車通行。如果老是以觀光和經濟為藉口,請問賺那麼多錢,人類何時回饋給老天爺什麼東西?這些災難受害的生命,難道就是虧欠老天爺的『祭品』?

號稱台灣權位最高,最接近『天』的水利專家李鴻源指出,內政部目前積極做的兩件事情,分別是修正《國土規劃法》和《行政區劃法》;他將請營建署計算,台灣北中南東每塊土地的承載力。他也坦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如果不可行,也會請專家幫忙。他說,一旦計算出來,多出來的人口政府應該鼓勵外移,但政府要讓人民有外移意願,要思考一些利基作法。(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49/112012061400522.html

都市計畫明文規定的容積率,竟然可以配合財團搞出一條容積轉移的暗路,這樣的政府談什麼土地的承載力?將廉價地的容積大量轉移到高價值的豪宅地段,這樣的政府談什麼鼓勵外移?豪大雨沖毀利稻便橋,新橋提前通車,台東縣海端鄉公所緊急通報!原定於101年6月16日舉辦之『利稻橋通車典禮暨南橫產業行銷活動』因連日豪雨,活動改至101年6月22日辦理。

還在『產業行銷』?真是不敢告訴人民真相、不知死活的政府。

「七年前反對蘇花高動工的人,要為這次嚴重的傷亡負責!」花蓮縣長傅崐萁撂重話,要求中央馬上建蘇花改,否則不惜繞遠路帶領民眾北上抗議;花蓮各界紛紛響應,「這次要讓中央真正了解,花蓮在地人的需求。」(2010.10.25【聯合報╱記者熊迺群花蓮縣報導】)

花蓮縣長勤政愛民,『給花蓮人一條平安回家的路』是最成功的競選口號,問題是,為了平安回家,蘇花公路需要開得那麼寬嗎?需要有一條蘇花高讓車輛開得那麼快嗎?花東地區有這麼大量的居民每天來回於東西之間嗎?還是這也不過是縣長的『政治行銷』而已?徐仁修說:「給我們一條平安回家的路!」好動人的口號,但,如果你硬是要逆天而行,地球上就沒有一條真正平安回家的路!看看蘭嶼達悟族同胞會不會在颱風天出海?!會不會硬逼迫航空公司飛向天候欠佳的蘭嶼?!如果不飛,就大喊「給我們一條平安回家的路!」?(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73411326009793

如果要逆天而行,就沒有一條是平安的。向自然屈服,人不可能勝天。


借錢,暫時紓困能度過難關就好,想靠借錢來發財的,往往害了自己。

借路,能適合生活所需通行就好,想靠借路炒地皮的,往往害了別人。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2-06-14

 

 

 

 

好可怕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92406747551868 

 看這景象,想到 London Bridge is folling down,有何不可?

平時是橋,大豪雨水位到了一定高度就將橋『打開』,讓水優先通過。


人們如果不能和水相互妥協,難怪日子會難過,


被橋墩擋住的那大量流水就不難過嗎?他一年讓你通行三百多天,你尊敬他一二十天,委屈嗎?

 

 

回家的路,也是外流出走的路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9562

花東人民需要一條安全的路,
安全,也不一定是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也是人口外流出走的路。

更是過量遊客 踐踏和毀滅後山的路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07.07.22

謝明海

加入時間: 2007.07.22
2,334則報導
402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當市長很輕鬆嗎?

2024-06-25
瀏覽:
1,382
推:
0
回應:
0

如果開放種電,農民以後要吃什麼?

2024-06-24
瀏覽:
1,644
推:
13
回應:
0

你說有沒有道理

2024-06-23
瀏覽:
1,804
推:
9
回應:
0

你雖大,我不怕

2024-06-21
瀏覽:
2,631
推:
29
回應:
0

用一句話來形容AI的發明有多偉大

2024-06-21
瀏覽:
3,392
推:
9
回應:
1

【晚年】的回憶 句句都是感恩

2024-06-16
瀏覽:
3,675
推:
25
回應:
0

母語

2024-06-15
瀏覽:
4,459
推:
7
回應:
0

3G 4G 5G >>>人類的新石器時代

2024-06-05
瀏覽:
2,853
推:
2
回應:
0

不為今生求來世

2024-06-03
瀏覽:
4,982
推:
19
回應:
0

向自然屈服、向老天借路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