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醫病關係不能單靠立法解決 參加法務部座談感言

2012/07/07 22:42
3,204次瀏覽 ・ 9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成大醫學院的院訓:習成良醫之前必先成功作人

 

醫病關係不能單靠立法解決 參加法務部座談感言

 

 

法務部舉辦的這個公聽會,本來官網公告的名稱是:「醫療行為應否除罪化或過失責任應否嚴格化公聽會」,會議名稱頗有蓄意『製造醫病對立』之嫌,經醫師表達抗議後改成比較中性的『醫療行為刑事責任之探討』。這多少透露官僚體系的心態,只想在兩造衝突之間扮演和事佬和裁判者的角色,缺少本於職務,主動為兩造設想、為人民謀福祉的思維,會中法務部和衛生署都多次受到職務怠惰的批判。

一)                首先,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個普通消費行為,不應該以消保法的精神看待,這是改善醫病對立必須建立的第一個新觀念,今天消保會也派代表到場致詞,顯見主管單位的舊思維。

二)                醫師以前是個令人尊敬,扮演神,的角色,如今卻變成一個職業,變成六大皆空的弱勢族群,到底全面性問題出在哪些關鍵環節,醫界有必要深自檢討,並讓民眾知道檢討的過程和結論。

三)                眾所皆知,醫生是社會頂尖菁英,人,難免執才傲物,加上專業的特殊性及生命交關的壓力,部份醫生的脾氣和口氣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公聽會上,這點已在結論中被提起。十年前聆聽賴其萬教授演講醫病關係,深受感動,視病如親在台灣聽來雖然有點高調,即使不談視病如親,醫生應該從病人的立場『感同身受』。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林啟禎醫師,在奇美醫院的演講『醫病溝通的經驗分享』提到:成大醫學院的院訓:習成良醫之前必先成功作人』『台灣大部份的醫療糾紛,皆出自於醫病溝通不良造成情緒失禁與敵對立場,而醫病溝通不良經常來自醫者過度自信』。

四)                有一位麻醉醫師說得好,今天討論的議題必須法界政界、醫界和國人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解決,漸進式的以慎刑化替代去刑化,醫院應主動出面代替醫師面對醫療糾紛的訴訟,並在訴訟之外建立處理機制。田秋堇委員強調,在現行制度之下,醫生是弱勢、病人也是弱勢,避免弱勢和弱勢互相煎熬,應該積極建立『不責難補償』,讓感覺受害的家屬能盡快獲得應有的道歉和補償,讓醫界在不責難的機制下對糾紛個案公開透明的討論避免類似糾紛再發生。

醫療行為的責任,如果想從法律法條觀點去訂定新的規範,一切爭議仍將回到原點,唯有醫病關係的認識和反省得到進展,彼此增加共識之後,才能立出合情合理的法條。將另行為文,談談病患家屬在改善台灣坎坷的醫病關係中,可以試圖去作哪些貢獻。

多年前,有一位朋友的朋友,開業婦產科醫師,在一件醫療糾紛中敗訴,醫師冷靜還原現場,一再檢視所有過程,深信沒有醫療疏失,上訴之後卻依然敗訴。一氣之下,將醫院停業,苦讀半年,重新考上台大法律系,順利畢業之後也通過了律師執照。這個尋求真相的努力讓他得到一個結論,他依舊深信他的醫療行為沒有疏失,但是,如今他瞭解了,他為什麼會敗訴。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2-07-06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