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ec9JmN-Ao-E&feature=youtu.be
6/28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邀請水規所來說明規劃中的台南大湖,並和關心此議題的民間團體進行意見交流。這場說明會目的,是希望在台南大湖的規劃階段,就讓民間和公部門之間有溝通的機會,讓雙方去討論這項開發案的必要性在哪?公部門為何要蓋台南大湖?民間又為何擔憂?
民間與官方的Q&A
以下為當天的會議討論摘述
民間團體簡稱為民
水規所簡稱為水
民:人工壩的寬長會是多少?能抵擋洪水嗎?
水:在台南大湖的預定地,曾文溪流到這裡,本來就有提防的,只是在這裡靠山的地方,做個堰堤。不需要多高,但到底要多高,我們還沒有估算。
【疑問:人工湖對河川上下游的影響】
民:上游水利工程的興建,使下游的輸砂量不足,例如曾文水庫擋了很多沙,導致幾個濱外沙洲開始往內移,甚至是不見了,可能會造成另一個問題也許整個七股潟湖將來就變成另一個海洋。這都是互相關聯的,不是單純說我們現在缺水,就把水拿來用而已。我們要如何面對將來的淤砂問題?加上這裡本來就是個洪氾區,大家都在上面種田,是否會造成影響?
水:這個在水利專業上稱做「河川流域整體土砂管理」,日本在五年前也開始面臨到同樣的問題,我們現在的解決方式就是要讓水庫的沙出來,增加水庫的排沙通道,利用颱風來時的大水,把淤沙沖出來。底下的台南大湖會被影響到,所以我們有做一區沉澱池,這裡地勢平坦,等到淤沙累積到一定量,再以機械開挖清除。但是否能平衡,說實在以日本的經驗來看,現在沒有人敢自稱專家。目前也只能邊做邊學。
民:舉烏山頭水庫為例,有99%為國有林地,但目前這些林地都變果園,濫墾濫耕的結果,造成水庫幾乎沒有所謂的水土保持、淤積嚴重。所以要做台南大湖這個平面水庫之前,上游水庫的要如何保護才是重要的事。
水:國有林班地照理說是林務局管的,本不應該去放租,政府要保護水庫,林務局也應該來配合。在我們的規劃內,有部分是國有林班地,應盡快收回來。但說起來也是現實的問題,很多鄉親需要依靠種水果來維持生計。所以我們要在當地居民的生計和水庫的維護間取得平衡點,在這種情況下讓水庫集水區的破壞降到最低。這個我們回去會再反應一下,萬一相關單位沒有在做規劃的話,我們現在的努力就白費了。
民:剛才報告內有三個方案,水規所目前已有定案嗎?或是會從這三個當中取一個出來?目前規劃的階段到哪裡?這些方案,或是剛才提到防洪兼水資源利用的第三個方案,這些功能本身是否會互相排斥的情況發生?例如,你要滯洪的時候,挖了一個要做水資源利用的,會不會產生互斥效應?如果水規所偏向第三個方案,那這個比第二的方案較小的人工湖,在水資源的效應上能發揮作用嗎?這三個方案的經濟效益是否已有數字出來,這樣開發到底需要多少經費?最後一個問題是,台南大湖那邊的地下水位有多高?
水:跟各位報告我們現在是非常初步的調查規劃,今年的計劃在下個禮拜進行期中簡報,距離可行性規畫都還太早,希望盡早聽大家的意見,對我們將來的可行性會提高。第二個,功能會不會互斥,這就牽涉到定位的問題,如果是滯洪,那滯洪的面積越大越好,水資源亦如是,但水資源就要考慮到底會不會有這麼多水可以蓄。過去的思維是我用經濟效益最高,假設做水資源的話,我花了錢跟它所產生的水,成本最低的方案是我最想要的。現在時代不一樣,我們要兼顧水資源、防洪、生態和在地民眾需求,整個社會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而第三個方案的水資源供應區之所以會這麼小,是因為上游沒有足夠穩定的水源,所以我們認為這樣就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這裡的地下水位還蠻高的,大概三到五米,顯然不可能挖太多,所以我們才會配合現有的堤防,這會是一個往上做的湖,往下挖的機會較少。
【疑問:南科用水】
民:南科的用水量需要多少?目前已經夠用了嗎?
官:南科的用水量,據水利署經理計畫的估算,在100年底需要用水滿載量是20萬噸,後來它有評估成長不如預期,所以減了5萬噸,因此現在是15萬噸。目前用水夠不夠,就要再查資料。但是我要提的是,針對水資源的問題,它可能不只有單一工法,漏水率就可以改善,它可能要用雞尾酒療法:第一是上游水庫減淤,讓庫容維持,甚至最好能清淤回復到原來的庫容,讓它的供水能力保持,那我們就不需要再興建水庫;第二是下游會漏水的部分就是要減漏;第三就是相關的開發是否真需要這麼多的量,都要納入來檢討。
民:我們好像低估南科的用水量,聯電今年才投資八十億美金,明年台積電有八千億美金,未來這幾年南科大概有兩兆的投資,最近市長也積極地引近六家日本的廠商投資,未來南科所需的用水會急遽增加,似乎不會像剛才所講的負成長,有辦法應付嗎?
水:本來最近幾年是投資不如預期,但如果照你所講的,這幾年又有新的投資的話,我們的方法就是用滾動式的檢討,每四年檢討一次,如果國科會有明確的訊息會告訴我們,我們再去做滾動式的檢討,幫它想辦法。
民:南科水資源基本上會持續增加,看看國際上新加坡跟以色列他們的高科技產值都相當高,而且他們在工業用水的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也做的很好。反觀台灣雖然是降雨量很高的國家,在國際上的缺水排名卻很前面,可見我們目前的用水的方式是很浪費。我覺得水利局一直扮演著幫工業找水的角色,其實應該可以思考讓工業自己去做好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利署在水資源開發這方面是公部門裡領頭羊的單位,不要讓人民覺得好像是好幾個政府,而是真的有高瞻遠矚的思考跟執行。不是窮找水,把生態用的不堪設想。
水:水利署本來就是一個機制,重要的開發計劃都要送「用水計劃書」,我們會審查有無有效利用水資源。高科技產業的要求是回收率到85%以上,如果沒辦法達成的話,政府只提供剩下的15%而已,現在已經這樣做的。剛才報告中提到的,民國120年工業用水的回收率從 65%要提高到75%,是指整個工業的平均值,目前對高科技園區的要求就已經在85%。
民:那邊的農地基本上是抽取地下水,台南大湖的開挖,多少會影響到原本周遭的農民的生計。這就是之前高雄要開發高屏大湖時,大家就在擔心,開挖會影響周邊的地下水源,使農民抽不到地下水可用,水權喪失。
第二,在水雉生態的部份,其實這個區域是極度的不適合,因為水雉需要有穩定的水源,和普遍性的水生植物的地方,終年得有這樣的植栽,因為沒有植栽的話牠無法棲息,也無法覓食到所需的食物。現在的方案,若是以一千多公頃的蓄水功能來操作的話,洪氾帶進來的輸砂量再加上清淤的動作,就成為暫時性的濕地生態系統,如果要結合水雉的話,會面臨專業和技術上的難度。
官:基本上因為這個計劃還在初步的規劃階段而已,所以如果水雉需要的生態環境像你剛才講的這樣,那可能要規劃某一區依照這樣的條件,剩下的區域再拿來做滯洪的功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