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煮飯問題
磯小屋有別於農場一般體驗,有遇到一個問題,請大家集思廣益,共同來幫忙
現代家庭有一個問題,會煮的只有一兩人,其他人有時翹腳等著吃,沒有一起幫忙準備,視為理所當然或沒有表達感恩,長輩多喜歡一大家子的人和樂吃飯,但工商時代若仍是如此,煮得人只會愈來愈沒力,或是大家索性吃外食,如此一來吃米的量變得更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好方法?
感謝大家提供許多好方法,相信大家互動後在家煮飯會更幸福,我想如何才能激發現代人在家庭這方面的"愛"呢?如果動機有了,自然他就會學習烹飪相關知識,關心農業把買菜煮飯的時間排出來…....只是動機該如何引發呢?
*
一點點想法與淺見,請參考。
如果附近環境適合,可以借用社區食堂的概念,
平時就幾個媽媽一起煮,找個公共的地方,大家一起吃飯。
我有一些朋友的媽媽有這樣的作法,
像是端午時她們會聚在一起包粽子,
大家都可以吃到實在又美味的東西,
有時年輕人不在,長輩吃飯也有人關照,
或是甚至參與煮飯的行列。
不過條件是天時地利人和,
並需要有心人來聯繫與維持。
*
您提出了一個好問題.
個人以為可以提倡[科學煮飯方法]
利用煮飯過程獲取數據, 以每個人之喜好, 調整電鍋煮飯流程之參數(例如: 精確之加水量)[磯小屋]有無講座活動? 我願意提出心得共同交流
[磯小屋]可參加人數之 [容量]為何?
為磯小屋服務是我的榮幸, 不計較講師費.
再聯繫.
*
也許需要改變形狀或口味來試試,日本的壽司可參考,形式口味都換一下.台灣口感的碗糕,蘿蔔糕等也可提昇另一設計,米苔目,米粉,米板條似乎也可動動腦筋,
把雪白的米,弄成文化藝術品是另一方向.台灣社區人材很多,互相加加油,祝福大家的努力,台灣有大家真好!
*
那就輪流做飯吧.
*
1.吃米的人確實越來越少我自己因吸收澱粉關係西也是少吃白米了,所以這個事實是大家必須面對的,也只有朝向加工品努力且導向外銷或許會好一點
2.煮的人很辛苦吃的人理所當然在於教育與參與問題,大人當盡到教育責任才是
3. 身體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
*
高雄物產館有教做菜,跟diy手工藝,是不錯的選擇,要先預約
*
除了湯圓和米粉外,米疙瘩等原來用麵粉做的食品都可以試,免費指導方便處理的烹煮技術,或者和蔬果做成調理包等等,幾點淺見僅供參考。
*
大家子的人和樂在一吃飯是一件幸福的事,
*
建議
1. 週日作 2~3種滷味, 分成數小包冰凍起來, 要吃時在早上移到冷藏層, 下班回來就可以微波了.
2. 蔬菜當天煮即可.
3. 偶而去買帶肉的炒菜
4. 米飯可以煮兩餐份, 一份當餐吃, 另一份微波或加熱吃. 或是作噲飯.
*
回到從前
現在的房屋如鳥籠能大家一齊吃就很不錯廚房太窄.偶進去廚房都被趕出.把空間加大,前些毒米事件不多說.但米商只顧稻美不美扣斤兩.不管含不含農藥,政府沒做好把關
*
煮菜比較快,煮飯要很久。
我常常等不及煮飯,只好煮大鍋麵或吃麵包配菜。
當然,我最常作的方法是,煮好一鍋飯,飯冷了以後一包一包凍起來,要吃的時候再拿一包出來。也許這是能稍微減緩外食的方法。
*
其實麵粉添加物繁多 非常不健康 碳足跡高
過敏的人很多
可以建議政府以米票為貧戶津貼
家扶一年四十億 請他們買些米
安心吃乾淨的米是每個人的根本願望
現在找同好研究草擬一個社會企業方案
以企業支持農業 回饋社會
農業滋養萬物
家人工作的連鎖公司有一千多工作夥伴
我想 從他們開始 端出一個雙嬴辦法實驗和社區農業 結合
以後可加上農場治療 - .荷蘭 挪威已有幾百個
企業有市場 本身又是市場 有管理團隊 企劃團隊
剛剛開始
大家有好點子 歡迎一齊來玩
*
每人學煮一道菜,集合起來就是一桌
*
我也常在家煮飯,但忙起來的時候,常常覺得煮麵比煮飯快又容易,為什麼呢?
因為煮麵只要有湯有麵條,加肉加蔬菜就可以吃,老公小孩也不會覺得寒酸,
但煮飯一定還要做菜,還不是一道兩道就可以打發的,所以即便想支持吃飯,還是覺得煮飯真麻煩。
我覺得可以多多推廣“飯加菜一起煮“,類似菜飯、燉飯、湯飯的吃法(其實就像煮麵一樣),喜歡煮飯的人一定會變多。
*
我認為基本上這個問題要從觀念上去改變
現代家庭有一個問題,會煮的只有一兩人,其他人有時翹腳等著吃,沒有一起幫忙準備 –> WHY?
1. 媽媽煮得比較好吃或有效率? –> 捨不得讓小孩做事? –> 做死活該.... 不要怕麻煩 從小訓練 –> 幫忙洗米量水下電鍋 洗菜 煎蛋....
2. 有一定的分工方式? 洗碗 洗菜 輪流玩 –> 把煮菜變成娛樂?
大家索性吃外食?
1. 煮飯是辛苦或麻煩的事 –> 一定要幾菜一湯? –> 煮個燉飯或燴飯或鹹粥都不錯 –> 簡單易學失敗率低...
2. 煮得太難吃... –> XD 同上,挑簡單一點的開始.....
然而我是屬於煮的太難吃的那一類的,目前只敢躲在田間小屋煮給自己吃
在一堆婆婆媽媽級的專家前 一定馬上被KO 所以不敢獻醜
不過我會找時間帶家人去磯永吉小屋走一走 這麼有歷史風味的處所 不去朝聖太可惜了
*
以下連結或可參考(稻田裡的餐桌計畫)
http://flyingv.cc/project/97
*
民以食為天,和樂家庭共進三餐,已是烏托邦幻想,這是共業所造,無法逆轉,所提問題依目前及往後均無解,惟是經濟為考量即可.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是.
磯小屋運作模式如何,僕未知,總要能與當下時空結合,符合眾人生活模式所需,或以生活,或以休閒體驗,或以共營生活方式與現時環境相契,是僕拙見.
*
我想藉用餐分享生活趣事也是可行方案
*
米食是我們漢人的生活文化,但是吃飯需有 " 菜",
因現代女性大多無母親的傅授,不会做菜 !! 又不懂
傳統料理的美味,,, 煮飯的配水分量要有徑驗才能
煮出香芬芬的飯,,,
我想應研發一個,與現在流行的家庭自動麵包機一樣的
家庭自動煮飯器, 簡單操作放定量米,定量水就自動煮成飯,
(大同電鍋的科技改良型)讓家庭主婦簡單一按開関即可煮飯,
又須大力宣傳吃米對健康的好處,也許可增加吃米飯的與趣,,,,
政府最近大力推擴美食,, 但是都沒有提到米食 !!
好像現代人應該只吃小吃美食就好,,, 我感覺很畸形的宣傳吔 !!
*
想了很久...終於有點子!
1.須把用餐視為重要的事才有解!
2.再來可組合同好共同櫥房模式聚餐模式聚會模式...
3.讓會煮的一起煮或輪流或分組競技...
4.代動更多人參與翹腳等著吃對比減少吃米量增加(煮的人成就感增加)
5.若有人真的什不會作,則可多出錢也不錯!
*
1.西方速食願意花大錢做廣告
2.台灣只有農業經濟,沒有顯著的農業文化
3.從上往下一條鞭的農業政策,以及虛應故事的消化預算型的推廣活 動,無法廣層的深入庶民,事實上說,在台灣多數的消費者,根本就不認識稻米、糙米、白米,故談何容易。
所以在我看來,此題無解
*
您說的這個問題
您也清楚
這個問題已經發展了很久了
越來是越嚴重
大約20年前的Chia Post (中國郵報)
就出現過描述的此現象的文章
Cooking is now a hobby.
烹飪已經不是女孩子
或是男孩子生活必須的技能
而變成是休閒嗜好了
忙碌的生活
與方便的外食
使得此種情形越演越烈
我相信這是食米消費越來越少的主因
一如你所推測的
而且婚姻生活的分工
通常是男生包辦烹飪以外所有的家事
女生每週負責買菜(由男生陪同提菜)
週末做一次
總共5-6道菜
足夠一週份量的食物
主兩杯米的飯量
也是一週的消耗量
女生通常很不願意忍受男生的烹飪
在我們家只要是我煮的菜
他們兩個(女兒與老婆)是絕對不吃
訕笑有加
連我包的飯團也不肯捧場
這個才是關鍵
在壓力的生活下
他們希望「美食」能舒壓
我這做老爸所準備的食物似乎只能增壓
當然不肯吃
我也很諒解
我退休了
每天烹煮小火鍋吃
每天吃的大同小異
怡然自得
米食減少跟壓力有關啦
未來退休人口增加
悠閒人口數增加
米食的消費也應該會上升
是可以預期的啦
我昨天去參加聚會
會中有同學提到燕麥的好處
她還天天烹煮燕麥給她罹患糖尿病的先生吃
其實她只要測試兩天飯後血糖
她就會放棄吃燕麥或者是儘量減量吃燕麥
燕麥的升糖指數
遠超過白米飯
燕麥與麵包(不論是白麵包或是全麥麵包)
對糖尿病的患者都是大災難
我覺得知識與人口結構
配合適當的創意米食(例如飯團)
才會有可能提升米食的消費
*
因我自己是煮夫
所以野人獻曝一下
我的經驗是固定有一大鍋的燉滷的肉或大鍋湯
那每天可以少煮一道新的菜
接著我習慣用兩個爐火煮菜
平底鍋煎魚或較不易熟爛的菜(如南瓜)
一般鍋炒快熟的菜
再加點蒸煮的東西
應該不太難
重點是要強調外食多油鹽味素不利健康養身
我後悔的是當初未裝四口爐子的瓦斯爐
否則會更省事
給您參考
我兒子一直嫌老爸的料理淡而無味
自家手藝恐怕無法上得了檯面
我雖未務農
但因出生彰化鄉間
所以對農事有點興趣
心裡十分感謝善待台灣這塊土地的人
加油囉
*
關於這個問題
每個人看得事情的角度可能不一樣
尤其是不同世代
就來聽聽我這個六年級家庭主婦+媽媽的想法
1. 我喜歡當家庭主婦/我也喜歡料理給家人吃這件事情/所以並不覺得沒人幫忙會無力/倒是覺得餐後沒人幫忙洗碗很無力
2.我喜歡料理食物並不表示我愛吃米飯會總是煮菜配米飯食用/我也喜歡煮麵以及以西式料理的方式飲食
3.我個人並不很愛吃飯/我愛吃菜(非指葉菜或蔬菜)勝過飯所以就算是煮菜配飯也總是飯吃得少
4.我認為這個(第3點)成因有一部分可能來自於我們這個世代成長的環境/多元化的飲食
5.但是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確不是很愛吃飯/因為即便我幼時家裡吃得都是菜+飯/當我獨自居住外面自炊之後我還是會選擇非飯的飲食方式
6.我覺得一餐之中米飯量要吃得多的話/料理呈現的方式最好是炒飯/燴飯/咖哩飯之類的/這樣子配菜減少/食米量會比較高
7.另外一點~既然年輕一代喜歡異國料理/其實日本料理中的飯糰是一個很好的增進食米量的利用方式/因為便利商店的飯糰賣得應該也不錯尤其是夏天/但是家中掌廚者想要透過飯糰(或壽司)達到增加食米量的目的/最好要學學怎麼做特別又好吃的飯糰
8.日本人的便當總是做的非常可愛/這也是增進食慾的一種方法/如果掌廚的人能夠幫小孩做出超可愛的特色便當或許不失為一辦法
9.家事或者煮飯有沒有幫忙這件事情我認為不應該歸咎於年輕一輩/是家庭環境/打小父母沒有培養所致(認為唸書比家裡的事情重要)
10承上,另一點我認為和家裡的空間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的廚房和西方比起來,無論是工作區域或是整個廚房總是很小很窄/也不是開放空間/要幫忙或在一旁學習很有困難/若不是開放空間看不到大人如何料理食物/小孩怎會引起好奇興趣/雖然我兒子喜歡到廚房來可是我的廚房實在太小太擠不安全也不方便更沒空間讓我教他
11.城市裡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看見到田春耕夏紜秋收冬藏的稻田變化的機會非常稀少/如果能多親近稻田風光/全面了解種稻得米的過程應該也能增加食米的欲望/這算是體驗行銷+感動行銷的來源吧
12題外話政府的各種決策不能夠適得其所直達人心不夠周全/我想是因為經常閉門造車/不能從各種角度了解事情/就像任何事情應該多問多了解不同年齡性別身分的人的看法
*
該現象似乎是-現代社會- 之現象 , 小家庭人口簡單.都需要工作養家活口.下班還有管教-清潔-等事很累人,如果還要煮飯,天呀那要幾點吃飯;這時當然是*老外*最方便
煮食 : 要花時間買菜.買肉.買魚.買配料 ( 材.米.油.鹽.醬.醋.酒 . . . . ) 挑.洗.切.剁.醃. . . . . 要不要花時間 ? 這是重點
工作 : 朝九晚六 , 通勤趕時間 , 什麼時間去採買 ?
利用假日採買一星期食材 , 要規劃 . . . . .回歸到前面 , 下班回家煮好飯 . 都幾點 ?
以我個人回到家約晚間 7 點 , 太太約 8 點回家 , 煮好飯 . 吃飯 . 洗碗收拾殘局 , 幾點 ? , 孩子功課要督促 ( 孩子不能等到 8 點吃晚餐 , 很不健康 . 大人也一樣 )
現今城市社會坏變 , 各種結構改變 , 一直在變 ?
回歸 - 共食 - 是一種出路
*
關於您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台灣人家庭常遇到的問題,
那方法也沒有絕對的方法,因為沒有對、錯的問題,
也不是好、壞的問題,因為台灣人很善良,
不管在政治上、社會上ˋ家庭上....
在家庭上會出現這問題,
大部份出自於父母從有小孩後,保護過度,
從小沒做家事的習慣,長大了也就也沒有那習慣,
所以,也不要抱怨,但能說盡量邀請共事或分工方式,
但能否改善這問題,不能需要時間,
還有因"人"的問題、"習慣"問題....
但有去做,相信會有成效,給您參考
*
哇,大家的留言覺得收穫好多哦。
裏面有人說增加菜飯之類的活動,讓做飯做菜可以一次進行。
參加了小屋的活動以後,
我發現真的受益良多。
以前覺得米,就是煮飯一件事情,單純而且沒有創意。
原來米的品種那麼多,
種稻子是那麼有趣複雜,技術含量那麼高的事情。(雖然我都沒實際下田)
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新聞媒體都太商業,
常常都帶著置入行銷的去推廣那家店的什麽什麽好吃之類的。
政府爲什麽不多撥一點錢去讓媒體去行銷回家吃飯對身體好,去讓大家回家吃飯。
然後嚴格去取締不付加班費的公司。
這樣大家都會很早下班回家吃飯了。
在家吃飯,國民健康,而且可以幫助幫助米的行銷。
國民健康了,還可以節省健保費。
金子美登先生的書裏面,提到法國和瑞士不是不可以更工業化,
而是他們就是不要這麼做。
他們已經體會到唯有農業才是國家的基礎。
這本書出版都好幾年了。
深感爲我們的國家的前途而憂心。
如果每個人家裡準備了許多種有品種米
有個性的米。
例如家裡面有許多種咖啡豆。
隨著心情和身體狀況去選擇我今天要吃的米。
可能大家就會回家吃飯了。
今天想吃帶點香味的。
明天想吃比較黏的,
後天吃....
最近覺得,放鬆心情去等電鍋慢慢煮出香噴噴的米
才是更高的進階。
等待的久了,反而飢餓感過去了,心情也調整好了,反而不會吃過頭。
這是我的小小心得。
*
家裡有老人及小孩,九個人吃飯喜好不同、回家時間不同,常常會有剩菜,倒掉被長輩說浪費,是煮飯麻煩的事
但我更喜歡到市場挖寶,同樣是虱目魚,這家更好吃、肉結實又清甜,同樣是玉米,只是水煮,而那個農家的更有味道,特別是留在嘴裡讓人下次還想再吃的餘韻,那是每天辛苦工作,慰勞自己的小小樂趣,所以才長長久久的煮
*
個人看法是~這已是世界"趨勢";
如此,歐美速食業才興盛,超市熟食和微波食物才如此暢銷...
台灣若要改變須從教育著手,
就讓大學聯考加考術科~廚藝烹飪吧!
*
很多反應都值得深思,,,,我看全遍細心的分折,
感覺很多意見偏向於工作太累和無時間做飯菜,,,
而對陪養家庭和樂無法積極,無耐,,,
有母愛的用餐是家庭的幸福,社會安定的基礎,
古諺"民以食為天"並非單指填飽肚子,,,,
人類一切努力的最后目標是每个人可有幸福的
飽食,,, 文明,科技,宗教,政治,農,工,商,最后求的是???
問題在於現在中年人(父與母)本身都缺少蠻父母愛,
因台灣 40年前亞洲四小龍時代的父母都在併經濟,
而社会開始流行脫離 3代同堂的小家庭生活方式,
然双親双薪父母各自忙於爭錢,而極少有全家團聚用餐,
小孩長大後, 也乘急变社会的影响,有錢人家甚致家裡不煮飯而外食
普通家庭也流行速食,因此小孩都不知傳統
家庭餐菜,而把外國速食等簡陋的食品為好餐,,,
更糟糕的是政府在公開推廣臺灣美食時也沒有米食的推勳
好像只有在外面吃"美食"才是臺灣人,,,,,
總歸一句話,臺灣的婦女,應多學習表現母系社会的女性偭值,
建立家庭"主婦"權威, 不要與飬不起家庭的男人合養家庭,,,,,
男主外女主內的正常夫妻家庭就會有"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