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鳥踏石購物廣場閒置五年 今欲回歸漁港漁業功能
【記者 蔡依潔、廖佳君、陳奕晴、劉臻/採訪報導】民國九十六年,「鳥踏石購物廣場」完工,花蓮縣政府原本預計此廣場能夠成為花蓮漁港地區的地標,但歷經二次招商僅有一家廠商簽約,原訂七年的委外經營權甚至因零商機而提前解約,因此在短短幾年內成了花蓮著名的蚊子館之一。廣場目前由漁會接手,運作定位也從原本的純觀光市集回歸至漁港漁業的功能,並計劃將其更名為「花蓮多功能漁港漁業場館」。
被人遺忘的鳥踏石購物廣場。(葉玉琪/攝影)
交通不便 通行危險
鳥踏石購物廣場座落於花蓮觀光漁市附近,整體設計以地中海式的風雅建築為主,主體構造為一棟二層樓的低建築,一座巨大的鯨魚雕像佇立於旁,外部建築共隔出三十七個營業單位,南側廣場緊臨碼頭,北側有草皮,預計能舉辦露天活動,伴隨著海風吹拂,觀景台上視野遼闊,能將太平洋與花蓮漁市的風光收進眼底。
空蕩蕩的購物廣場與孤零零的大鯨魚。(葉玉琪/攝影)
沿著觀景台,你/妳將看見太平洋與花蓮漁市。(蔡依潔/提供)
然而,鳥踏石購物廣場的地理位置與觀光漁市尚隔一段距離,遊客需要繞一段路才能抵達,再加上附近大型工廠林立,貨運車及砂石車於道路上往來頻繁,影響用路人的行車安全,種種外在因素,導致多數外地觀光客與當地遊客不易到達此地,甚至需要花費一番功夫尋找,不利其營運。
在美麗的群山中,卻依然能看見突兀的工廠(蔡依潔/提供)
發展定位不符實際狀況與需求
最初,鳥踏石購物廣場的發展定位屬「複合式精品商場」型態,但政府在第一次招標時,因無廠商競標而導致流標;第二次則因只有遠東鐵櫃鋼鐵公司(以下簡稱遠東公司)投標,故其順利得標。縣政府與遠東公司在民國九十七年簽下七年的合約,二年後才招商成功,並以伴手禮、連鎖便利商店、海鮮餐廳、咖啡館等性質的業者合作,與一開始預定的發展定位有所差異。根據附近的漁民表示,在地居民並不會特意到購物廣場買東西,來此消費的觀光客也是寥寥無幾,因此在無商機的狀況下,商家一間間的關閉。
鳥踏石購物廣場的建築與結構(蔡依潔/提供)
此外,遠東公司也曾嘗試說服附近魚販進駐廣場,但由於販售漁貨須有體積極大的冰庫,以保存漁貨,而每個攤位所能利用的空間不大,除去冰庫以外的面積,桌椅及其他基本配備所能擺放的空間所剩無幾,不符合魚販的需求。除此之外,場地租金價格過高,漁民無法負擔,造成鳥踏石廣場長期無人進駐的狀況。由於當地觀光與產業的發展並不活絡,鳥踏石購物廣場成為蚊子館,甚至還成為花蓮漁港一帶的治安隱憂處。縣政府與遠東公司雙方於民國一百年解約,但解約後閒置時間超過一年,因無有效利用而遭到監察院審計部糾正。
回歸漁港漁業的功能 整修經費千萬
鳥踏石購物廣場因鄰近海邊,建築外部的欄杆在海風長期的侵蝕下嚴重鏽蝕;其內部的管線、電路、電腦線路也需重新整修,部分門窗則因鏽蝕嚴重而無法正常開關,甚至連消防設備也不符合設置標準。為了解決最基本的安全問題,縣政府農業處自籌修繕資金,也向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爭取經費,預計投入一千萬元,搶救這個當初花費一億三千多萬元的公共建設。
登高瞭然鳥踏石購物廣場的問題所在。(葉玉琪/攝影)
走近檢視,鏽蝕與斑駁不言自明。(葉玉琪/攝影)
鳥踏石廣場目前已進入安全檢測階段,之後預計將完成設計監造作業,等未來修繕工程也結束後,將由花蓮區漁會接手營運,並依其在地性回歸到「漁港漁業」的型態。藉由結合海洋文化,販售相關漁產、農特產、原住民文創商品等,重新活絡花蓮港區的觀光,帶動當地漁民經濟提升、漁市發展環境擴大,與漁港發展成帶狀商圈。而當地的魚販表示,若能將整個漁場遷移過去,其餘地方再經由招商,或許這地方就能擁有更多商機。
「花蓮多功能漁港漁業場館」 能否起死回生?
然而,即將更名的鳥踏石購物廣場在重新規劃、未來進行招標後,是否會吸引更多的觀光客、振興在地產業,又或是造成與先前相同的結果?除了地方政府、漁會的復甦行動,也必須結合漁民與當地居民的社區參與,更需要公眾一同關注這個議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