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首度國際人權兩公約審查會即將開跑

2013/02/09 21:37
1,376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首度國際人權兩公約審查會即將開跑
刑男大律師談兩公約與賦稅人權保障
【記者:吳振昕/臺北報導】
為提升國人人權保障環境,馬總統自上任以來即積極推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國際人權兩公約國內法化,並於2009年正式立法生效。經過3年的努力,首批國際人權專家,其中包括聯合國現任人權委員,即將於2月25日來台審查我國人權保障現況。國內民間各界也期盼透過此次機會,真正提升我國人權環境。快樂聯播網FM89.3每週日18:00~19:00「TORO刑男大律師」節目,本週日(2/10)將播出去年12月10日中華人權協會、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中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單位於圓山大飯店舉行的「台灣國際人權兩公約總體檢」圓桌論壇與會學者專家之建言,期能為聽眾朋友勾勒出兩公約的推行,政府各部門應如何修改不合時宜之法令,落實兩公約之人權保障法規。

法務部法制司司長彭坤業在圓桌論壇中提到,政府在施行兩公約時要參照聯合國所做的解釋,所有法律規定均要參照「公政公約審查委員會」及「經社文公約審查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所做的一般性意見來修訂,並統籌由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協助各級機關撰寫「國家人權報告」。彭坤業表示,在學者專家與各級政府逐一檢討法令規章時,發現其實公務員的心態是比較保守的,如果沒有外力的刺激,他們根本就不曉得問題在哪裡。2月份國際人權審查會來台審查所列出來的缺失都要被追蹤、管考並改善。因此將來會成立一個法規及行政措施檢討小組、一個人權教育小組及一個一個人權評鑑小組,督促各級政府改善。彭坤業也認為,自98年起法務部雖有種子培訓與公約學習地圖等人權教育課程,但是這幾年的教材通通偏重在兩公約的規定,其實對公務員的訓練應該要跟他的業務有關,如此才能讓公務員明白業務如何調整。

財政部自行檢討兩公約,認為所屬各單位法規及行政命令「均符合兩公約」,然而民間舉辦「賦稅人權大調查」,44萬網友投票指出「稅務機關行政權過大,任意曲解所得性質」高居民怨第一。民眾指出,面對財政部多如牛毛的解釋函令,該怎麼繳稅稅務機關說了算,納稅人幾無招架之力,政府還可以用凍結納稅人財產、限制出境、管收逼稅。如此嚴重侵害人民財產、遷徙自由的法規,財政部居然還認為沒有侵害人權?莫非「自我感覺良好」?東吳大學法律系陳清秀教授認為,稅務機關缺乏賦稅人權保障觀念是「全民共業」,因為過去大家都不重視。稅務機關訓練稅務人員時,偏重如何查稅,缺乏租稅法理相關課程,更不用說保障賦稅人權之相關課程。此外稅務機關有法務部門,卻沒有聘任法律專業人才,連研究稅務法規的稅制委員會也將裁撤,如何能提昇稅務人員之人權保障素質?此外政府長期漠視財稅相關法令的成長環境也難辭其咎。他主張考試應將財稅法納入國家考試選考科目,提供教學誘因、教育部應鼓勵財稅教授編撰相關教科書做為升等依據;人事行政處應協助稅務機關延攬財稅法專業人才;國科會應編列財稅法學之研究計畫經費;司法院應加強法官財稅法學之職能訓練;配合民間人權組織的力量,大家一起動起來為賦稅人權沙漠澆灌大悲水,使其枝葉繁茂欣欣向榮。

東吳大學法律系鄧衍森教授表示,為甚麼賦稅會是一個人權問題?因為憲法規定人民應有納稅的義務,而國家也必須要履行的憲法義務依法徵稅,這在法律上稱為逆向義務。人權就是所有人的正義與平等,推動人權,必須要有工作方案,才知道到底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有什麼進步。他希望行政機關,每一年一定要針對人權項目提出一個工作方案計劃,要讓老百姓知道,政府今年要做什麼?要有什麼進步和提升的地方?這樣國家和人民,才是一體的、才能夠一心!

面對稅務機關自我感覺良好,不知租稅法規嚴重牴觸兩公約,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蘇友辰律師表示,他在擔任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時,曾經提一個討論案,如何強化稅務人員的人權觀念,檢討遺產贈與稅的相關賦稅法律來保障納稅人的賦稅人權,財政機關應營造一個友善的稅捐法制環境,包括租稅法,人權保障,人道待遇的原則必須要做到。從檢視兩公約,回歸到租稅的相關法令,應該有一個深切的檢討。

主持人 Toro蔡表示,政府長期忽略賦稅人權保障,令百姓權益受損,希望藉由本節目,讓國人更加了解兩公約與賦稅人權之關係,共同敦促政府落實兩公約精神,提昇我國人權保障成效。敬請聽眾朋友按時收聽本節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