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梅山鄉文化斷層 老師傅修補

2013/07/15 11:14
1,98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梅山鄉文化斷層 老師傅修補
4位竹藝老師傅社大開課 試圖讓傳統技藝永遠流傳下去
【記者陳佩芬/梅山鄉報導】百年前曾為傳統藝術北管樂、竹管厝、竹椅、竹器、石匠師傅主要聚居地的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近年來由於人口結構與就業型態的遽變,已難以吸引年輕人青睞投入傳統技藝。面對此種「文化斷層」現象,安靖村國寶級藝師正與政府單位、民間團體試圖找尋一扇窗,運用各種方式讓傳統技藝永遠流傳下去。
嘉義梅山文教基金會是少數經營得體的民間文教組織,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登記為法人團體之後,在藝文展覽、刊物出版、社區藝文活動乃至於教學,都有亮眼的成績展現,也是梅山鄉親引以為傲的成果。
  位於梅山鄉境內的大南國小安靖分班,是一所只有三十一名學童的迷你小學,自十六年前,黃興武老師開設「皮影戲」鄉土社團課程,由於別具特色,吸引全校半數學童參與「皮影戲」團的訓練與演出。
  十六年來,「安靖國小皮影戲」師生,南征北討,奪下無數全國賽事的「特優」獎項,他們憑藉的是勤教勤學,贏得的是技巧與默契,在這所物資極度匱乏的偏鄉小學,學童們只能利用放學後的空檔學戲,也因此不得不踏著星光回家。為了藝術的傳承,家長們更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人文氣息本就濃厚的山城,再注入一股藝術氛圍。
  雖然「安靖國小皮影戲」團隊在相關競賽中年年得獎,顯示孩子們確實有藝術天分,皮影戲的紮根,或許可以彌補藝術傳承的小缺口,但是文化藝術與傳統竹藝的領域差別太大,才是梅山鄉竹藝老師傅劉明智等人憂心的事。
  一所只有31名學童的迷你小學,竟有半數學童參與「皮影戲」團的訓練與演出,16年來,「安靖國小皮影戲」師生,南征北討,奪下無數全國賽事的「特優」獎項,他們憑藉的是勤教勤學,贏得的是技巧與默契,在這所物資極度匱乏的偏鄉小校,學童們只能利用放學後的空檔學戲,也因此不得不踏著星光回家,為了藝術的傳承,家長們更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人文氣息本就濃厚的山城再注入一股藝術氛圍,學校主任陳玉華表示:家長會就是「安靖國小皮影戲」團的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既然學校和家長都支持文化藝術在校園萌芽,那麼傳統竹藝就不該在自己的土地上流失。
  甫於去年成立的慈濟大學嘉義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為了彰顯承擔文化藝術傳承的社會責任,日前特別遠赴梅山鄉安靖村,禮聘對於竹椅製作與竹編藝術擁有滿腹技術的四位梅山鄉竹藝師傅楊明鐘、劉明智、吳文杰、吳文堯,於下學期9月份到學校開班授課。劉明智等四位竹藝老師傅直呼太意外,吳文杰說:「沒想到莊稼漢(老農)也能當老師。」
  慈濟大學嘉義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幹事張熊和表示,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民,自百年前聚落形成,家戶間不分男女老少便有製作竹簍、竹椅、竹器貼補家用的傳統,但百年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產業的轉型,這些傳統竹製技術,也隨著老匠師的凋零而失傳。
  張熊和說,四位竹藝老師傅,是安靖地區碩果僅存的幾位竹藝專家,能邀請到他們來開課,是慈濟社教的福氣,希望這樣的因緣,能成就嘉義地區傳統藝術傳承的深度。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