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副刊:竹簡緇衣第四章 為政一德 分勞為民(七) 銀髮游藝

2013/08/04 12:39
1,16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

上接:

副刊:竹簡緇衣第三章(六) 銀髮游藝  2013.07.24 9:59AM

http://www.peopo.org/news/114275

 

竹簡緇衣第四章

照片

 

上博竹簡文第四章要旨為政一德分勞為民

 

由圖一的比較,讀者可以看到經本版《緇衣》,除了在文句裏重要概念的用字不同於竹簡版外,更有整句文詞作修飾的地方。而幾個重要概念用字:疑、知與不等字的不同用法,模糊了先王儒學以「一德」為根本的立論中心;文句「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的取代竹簡版文句,則削弱了原竹簡版中,對臣下處事積極性的要求。略述如下:

 

《禮記‧緇衣》本章引述孔子的話說:「上人疑,則百姓惑」。對這句引文,目前一般的解釋是說:君王的行事如果不明確,那麼他的官員便會懷疑、迷惑。此處使用的‘疑’字,竹簡版寫法都不同。郭店簡文用字(參看圖二,甲一),是由上往下,三個分別代表‘以’、‘內’和‘心’字的甲骨契文符號所組成。其中,‘以’字在甲骨契文使用時代,意思是承接,或神降到人身,這個解釋可以由‘允’字的《說文解字》解釋說:「信也。」得證;因為‘允’字的甲骨契文寫法,正是‘以’字在上,而‘人’字在下,表示神降入人身而起乩。因此,郭店簡文用字的本義是降神喻給人。但此處降神的概念應該已經消失,而解釋成:想法藏在內心之中。相對的,上博簡文用的字(參看圖二,甲二)雖然與郭店簡文用字類似,但在字上方的‘以’字符號改成‘彡’字符號,《說文解字》對‘彡’字解釋說:「毛飾畫文也。象形。」,《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解釋說:「毛者,聿也。亦謂之不律。亦謂之弗。亦謂之筆。所以畫者也。其文則爲彡。」讀者因此可以理解,這個符號的使用在此表達的是:內心想法變動不一。乍看之下,三個版本文句所表示的意思似乎相近,然而下一句:「下難知,則君長勞。」的‘知’字不同使用法,卻顯示出三者完全不同的意涵。「下難知」的解釋長久以來多作:臣下有姦心或有忒心。這是因為自漢代以來,‘知’字表達的是狹隘的瞭解、理會或認識的意思所造成。《說文解字》解釋‘知’字說:「詞也。」,而對詞字作出解釋說:「詞,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整體來講,就是說將心中的意念、想法以言說或文字表達出來。但《說文解字注》針對字型解釋說:「司者,主也。意主於內,而言發於外。」已經點出更早期的文字涵意:有司言治。在解釋文中,《說文解字注》將詞字寫成上‘司’下‘言’的字型,其實正是本章稍後,兩簡文版本的用字寫法。楚簡文中這個字由四個構件組成,即:‘司’、‘口’以及‘辛’。其中,‘司’字有兩個,以上下倒置、簡化並互相鉗合,再合併‘口’、‘辛’兩個符號而成。‘詞’字,現在主要指:能表示某觀念或意義的單獨或兩個連用的字。但在周代,它的涵意卻寬的多。它明顯的指出:人先構築內在的思想哲理,然後透過言語施治於外。在周代時,這個字表達的主要重點,落在思想哲理的構成。並且有上級官員(臣)交付下級官員(士)執行政令的意思。所以,構形類似這個字,在清華竹簡《尚書》〈皇門〉一文中的有兩個字,在(圖二)中代號為丙一與丙二。〈皇門〉文句:『不肯惠聖不罪之詞(丙一),乃惟不訓是治(丙二)』,意思是說:不向聖上提供言而無罪的治世理念方法,導致施政不順。其中,丙一字左符,即代表言治;而丙二字左符,代表治事使如治絲般為之順暢。兩字的右符,便是兩個‘司’字,上下顛倒、交合並減省‘口’符。用來表示:上下位的官員或君臣,以手(司字本義即手召而口訓)互助,如齒牙咬合般的緊密。

在上述的理解下,再回頭看《禮記》版用‘知’字,但竹簡版都用‘智’字間的差異所在了。‘智’字的本義是:人有所本以治外事。因此,竹簡版的「下難智」正是承接上文所說:因君上的意圖不明,造成臣下困惑。文章此處表示:再進一步而顯現由於臣下困惑造成萬民不知所措的困境。而這種困境,進一步回饋便形成了君上的辛勞。為了避免上述惡性行政迴圈,孔子提出他的解決方式,便是《禮記》文中所說:「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意思是說:君上努力向人民示範互相照護的善行措施,並謹慎處理自己會造成惡行的慾望,人民便不會有疑惑了。不過,上博簡文卻另有意思。

《禮記》版文中「則民不惑矣」的‘不’字,上博簡文寫法不同,而是如(圖二,乙二)的造型。圖二,乙一這個字筆者曾解釋過,是:內心(冪字簡化)針對特定的情況,形成一定的概念想法(甲字的簡化)後加以治理(辛字的簡化)。圖二,乙二的造型,則是將甲字換成直立的一字,意思是恆常或常態,也是《尚書》多處提出‘一德’的‘一’,在此處表達的是:依照平時君王的教化行事。所以,上博簡文相對「則民不惑矣」文句的解釋成為:知道如何處理自己所面臨的疑難困境,可能比較適當。

接著,針對君上的作為,臣下應該如何辦事呢?孔子提出的辦法,兩個竹簡版寫的內容很不相同。

郭店簡版,換用現代用字是: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詞其所能,則君不勞 。意思是:臣下替君上辦事,說清楚辦不到的,至於辦得到的,不等交辦就必須作好。那麼,君上就不勞累了。但在上博簡文裏,前兩個‘不’字用的是圖二,乙一的字,後一個‘不’字用的則是圖二,乙二的字。文句就變成:臣事君.言其所(圖二,乙一),能(圖二,乙一),詞其所能,則君(圖二,乙二)勞 。意思是:臣下替君上辦事,先說清楚自己的理念,以及如何辦到這個理念,最後,再將之化為行政措施。因此,君王所要操勞的,便是維持合於天道的制度,形成常軌運作。將文句中的‘詞’字解釋作:化為行政措施,指的便是上級官員對下級官員交辦任務。因為,正常情況下,只有上級官員可以在王前陳述治事理念。

至此,讀者便能體會到郭店版和《禮記》版的思路是相近的。主體都是以君王為首,同時也是限制性的,因為臣與民都只能接受君王彰示的善與惡。

上博簡版則不然,君上要示範、協助人民尋求自己有效的生活方式。而臣下更要勇於負責,提出治事理念。同時,君臣都需努力以赴,維持制度的運作及突發困境的解決。

筆者因此幻想,上博簡版會不會是孟子學派的獨有版本?

 

@@@@@@@@@@

下接:

副刊:竹簡緇衣第五章 依禮行事備法慎用(八)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115150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