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5/7分享-一條新命令
執行長琢嵩為何要談他與太太的愛情?原來他想從故事讓大家明白動態的感情概念,接下來談耶穌與門徒間動態的愛。
琢嵩問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當一個門徒?他認為很多事不想清楚,信仰的根基就不會札實。他建議大家要去思考宗教背後的祝福;而基督教,就是要顯明神對世人的愛,其中最大的祝福,就是要賜給人新的生命。
在聖父(舊約聖經)時代:上帝的愛是透過以色列人成全計劃
在聖子(耶穌)的時代:耶穌來是為了成全公義,在他之前神對人的愛是以律令、命令規定、顯明的,但人很難成全神的公義,所以他來被釘十字架,來成全人的公義,這本質仍然是為了愛。自從耶穌之後,獻祭給神習俗就不用了,因為耶穌為人捨命已經是最大的祭了。
在聖靈的時代(耶穌後的時代):神的愛是給每一個人。
要如何達成一個全新的生命,靠的只有彼此相愛。耶穌曾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琢嵩強調,大家要注意這不是建議,而是「命令」。一條神給人們的新命令。
耶穌曾經幫門徒洗腳,而在最後晚餐時,耶穌把餅沾醬後,先給了門徒猶大,這個動作表示耶穌把猶大當成最重要的貴賓,即使他已經知道猶大是將要背叛他的們徒,耶穌卻仍然愛他。
領聖餐不是為了吃飯,而是要門徒去領受神給的愛。而洗腳,就是象徵願意做眾人的僕人。這兩件事,都表示神對人的愛
雖然耶穌為了門徒們做了這麼多,但門徒對他其實也只是口頭上的愛;門徒彼得曾經在遭受其他人脅迫時,3次發誓說他不認識耶穌。而門徒猶大更是直接背叛了他。而在耶穌被訂上十字架後,門徒更是四散逃逸。
而 直到耶穌從死裡復活後,門徒才體會到耶穌過去對他們的祝福,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改變。門徒彼得見到主從死裡復活時,他不是馬上衝去見耶穌,而是穿載整齊之後 才去。琢嵩說,這表示彼得已經用一種全新的態度來面對耶穌,後來,彼得從一個嘴上愛神的門徒,變成一個為了福音可以連命都不要的人,就是因為看到了神所給 予的更大的祝福,也領受了真正的、最大的愛。
琢嵩認為,當耶穌再見彼得的時候,黃國倫寫的歌《我願意》非常適合這個情境: 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忘記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 停留在你懷裡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人 與神的關係、還有信仰對每個人來說,也應該是動態的。」琢嵩說,他從夫妻的愛,談到神的愛,最後再談到對組織的情感:人對組織的情感也一樣是動態的,也是 要成長的。他建議:「我們能愛,是因為我們先被愛,如果你看到伊甸有不可愛的地方,請先試著讓自己變可愛。」他說,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人,我們之間若能像神 所給的命令彼此相愛,外界就會認出我們是伊甸人了。
無論對人、對組織、對神,我們都不能只停留在起初的愛,愛是要成長、進步的。
相關閱讀:伊甸愛情故事2:琢嵩與淑慈的動態愛情
整理/子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