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08.3.19節目預告:最後一班車之後,他們怎麼辦?

2008/03/18 16:05
3,884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抗權勢,說真話

 

周三晚間十點鐘

 

本集播出「最後一班車」

各位朋友:

 

    高雄捷運在這個月九號風光通車,不到兩個星期,載客量就突破了兩百萬人次。而邁入第十二年的台北捷運,載客量最近更突破三十億人次。不過相較於北高民眾對捷運的津津樂道,放眼全台灣,絕大多數民眾,恐怕都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吧?

 

您還記得去年底,南部有五家客運業者因為不滿長年虧損,聯合起來揚言停駛一百五十條偏遠路線公車的事件嗎?這件事情後來透過交通部承諾提高補助業者,暫告落幕。但獨立特派員呂培苓、陳顯坤調查發現,今年農曆年過後,偏遠公車的業者,已經悄悄停駛了好幾條路線。

 

開設偏遠路線公車,原本的目的是要服務老人、學生,以及經濟較弱勢的民眾,彌補城鄉差距。可是越補越大孔的虧損,讓開車的人得不到收益,坐車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尊重。情況沒改變,一條接一條停駛是遲早的事。

 

問題是,沒有公車,就有人要長途跋涉,從台灣交通神經末梢的偏鄉僻壤,花個半小時以上走到有公車的地方。而這些人往往是老弱婦孺。他們怎麼辦呢?偏遠路線的交通運輸,一定就只能夠靠補貼嗎?

 

    獨立特派員這次也把鏡頭深入南美洲的巴西,帶您去拜訪當地一個人口、面積跟高高屏加起來差不多的城市,庫里奇巴。這裡最特別的,就是拒絕蓋捷運,不挖地鐵,最受大眾倚重的運輸系統就是多數都市也有的聯營巴士。

 

    在這裡,造形特殊的公車站成為都市地標。更神奇的是,公車聯營竟然可以達到黃金路線和偏遠路線的收支平衡;當然,就不必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業者的虧損。怎麼辦到的?說穿了一點也不值錢,其實也都是台灣辦得到的:單一票價、收益共同分配,還有一些用來提升行車效率的無障礙、人性化設計。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決心去執行。偏遠路線大眾運輸困境的背後,其實反映出更多城鄉差距還有社會公平的問題。這個星期三 (3/19) 晚間十點鐘,請大家和獨立特派員一同來關心這個問題。

                        獨立特派員謹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