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問佛保平安 少燒紙錢更健康
【記者鐘啟銘/嘉義民雄報導】
在台灣,每當中元普渡或者神明誕辰等特定節日,各地廟宇及一般住家便不難發現焚燒紙錢的情形。其實,早在漢朝以後便開始有焚燒紙錢的習俗,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意即為人死後下葬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但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環境汙染嚴重,這種習俗已經不再適合。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初步估計,全台一年燃燒的紙錢量約五萬公噸,而每燃燒一公噸紙錢約相當於六萬五千輛自用小客車以時速五十公里跑一公里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燃燒紙錢所產生的氣體,除了含有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外,還有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硫氧化合物以及造成癌症的碳氫化合物等多種有毒氣體。各種材質的紙錢中,環保金紙<註一>所造成的汙染較傳統竹子製成或廢紙製造的紙錢來的少。
早在多年前,台北市便開始實施紙錢集中燃燒以減少空氣污染的措施,近幾年嘉義縣政府也逐漸推廣金紙減量的觀念,如九十七年三月六日舉辦的「金紙減量、集中處理與設置空氣污染防制設備宣導說明會。」邀請嘉義縣境內各廟宇負責人參與,會中主要說明燃燒紙錢造成的污染,藉此宣導廟宇設置環保金爐或是紙錢集中至環保局焚化爐燃燒,並倡導紙錢減量甚至不燒紙錢的觀念。
嘉義縣民雄鄉的慶誠宮及大士爺廟已設置環保金爐多年,慶誠宮的行政組長葉惠珍表示,由於慶誠宮位於民雄鄉中心地區,燃燒紙錢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會造成居民困擾,因此才設置環保金爐。對於焚燒紙錢,民眾許秋梅則說:「其實是因為家裡老一輩的人還會堅持,不然基於保護環境,我認為心誠則靈,燒紙錢只是以前的習俗。」(昇威金香鋪老闆何建霆:談現代人燒金紙)
除了設置環保金爐外,高雄縣市與屏東縣市更推動「以功代金」<註二>或「網路祭拜」等方式減少污染。此外,中山大學環境工程所周明顯教授則建議,若能先將紙錢集中至大型焚化爐燃燒,再進一步的減少金紙的數量或是使用環保金紙,從質與量方面著手,最後盡可能的朝不燒紙錢為目標推進,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註一>環保金紙為紙質較傳統金紙細且薄,並加大錫箔面積,重量約傳統金紙的四分之一,因此造成的污染較少。
<註二>以功代金為民眾將購買紙錢的費用捐助慈善團體,便可得到一張功德狀,可自行將其焚燒或收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