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 97/3/29
公民記者/陳颽伊報導
去年中秋節前夕,嘉義市「興村觀光吊橋」熱熱鬧鬧的舉行通行大典,一票官員與捐建單位,在一陣歡樂聲中啟用這座橫跨八掌溪,頗具詩情畫意的紅色大橋,倚靠橋邊品味旭日東升或夕照餘暉,景致的組合的確頗有休憩洗滌身心功能,但是穿越吊橋的「污水淨水池」傳來的惡臭,卻不時撲鼻而來,橋上民眾的興致相信隨之幻滅,嘉義市社區大學公共事務關懷小組,一直把「興村觀光吊橋」的啟用,界定是報喜不報憂的政績宣揚,上橋散心還得戴口罩,想想那是多諷刺的場景。
嘉義市社區大學執行長陳柏濡指出:五河局在軍輝橋南岸施作的「高灘地整治」已經完工三年,96年7月28日;嘉義社大還曾在橋下邀集五河局、市府工務局、縣市環保局等單位,與小夜鷹青少年志工團、志願服務協會志工們對話,相關單位對於淨水池無水可淨的窘態也承認,是因為彼此溝通協調不良所致,事後;市府工務局加高下水道引水道高度,將家庭污水排入淨水池,快一年了,社大赫然發現,淨水池跟本沒人管理,池中也沒有淨水設備和栽植淨水植物,大量排入的污水只不過「借路」淨水池而已,屯積的廢棄物又阻隔水流,淨水池早成了「死池」,陳柏濡說:天氣越來越悶熱,滿池孑孑蠢蠢欲動,池中污水臭氣衝天,不時可以看到戴口罩的民眾在橋上穿梭。
公民社會的建立是需要全民一起參與與努力的,類似五河局與市府公務局間的工程協調默契,就讓人不敢恭維,陳柏濡說:很多的社區都在從事社區營造,也有很多社區從事環保、淨水等改善工程的成功案例,為什麼公部門不願意放下身段就教?「興村觀光吊橋」的啟用,已經吸引很多外縣市的朋友造訪,試問?嘉義市應該以什麼印象留給訪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