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社區刊物研討會圓滿落幕
社區刊物研討會說起來太嚴肅,或許交流會會適當一點。由台北市社子文教基金會主辦,馥林文化協辦,於96年三月23日在Youth Hub舉辦。熱情與會的有社造人士以及學生,一同聆聽鶯歌社區報發行人 楊國龍先生,以及花蓮O'rip雜誌編輯 黃啟瑞先生暢談發行社區刊物的甘苦。
社區營造在台灣已行之有年,從各地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以及社區大學的成立與蓬勃發展,可以看到有愈來愈多各個角落的人,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投入社區發展,用實際的行動愛自己生長的土地。陳其南博士在九○年代初期即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目標在於營造出新社區、新社會以及新人種。而這個「造人」的工程,則仰賴社區公民和知識分子互相學習、自我學習並自我改造,最後建立起一個體系化的社區學習社會和學習共同體。
而社區公民和知識分子該如何學習、改造,則有許多不同的管道,除了到各社區大學進修,充實自我,更可直接參與社區事務,在實際行動中求自身與社區的成長。各種形式的社區刊物在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謂公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最佳典範。台北市社子文教基金會出版社子地方刊物已年餘,在馥林文化的的協助之下,每月發刊《?河彎》。除了期望藉著刊物的發行讓外界認識社子的美,更希望能以一本有質感的刊物喚起社子地區公民對社子島的認同。此外也期望在馥林文化的媒介之下,喚起社子鄉親於閱讀的熱情。
此次社子文教基金會特於九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下午於台北市青年交流中心舉辦「社區刊物研討會」,邀請類型截然不同的《鶯歌社區報》以及花蓮《O’rip》雜誌分享發行在地刊物的甘苦。其中鶯歌社區報發行人楊國龍先生對於社區刊物發行的實際面向有著許多精闢的見解,從剛開始的創刊、申請補助,到後來的維持穩定稿源、刊物發送以及維持收支平衡,乃至創造刊物的價值,鶯歌社區報都提供了最佳的範例。《O’rip》的編輯群則多是後來才移居至花蓮,並認識了花蓮的美。他們對花蓮的熱情不輸土生土長的花蓮人,期望能以輕鬆的「玩耍」方式,讓更多人了解《O’rip》──生活在花蓮/花蓮的文化。
除了《鶯歌社區報》以及《O’rip》,研討會蒙各單位熱情贊助,現場也展出了《華山社區報》、《松江社區期刊》、《文化、美景──漫步景興》、《天母合眾國》、《安東社區報》以及《文化淡水》等社區刊物,其中《文化淡水》已經發行超過100期,不論是當地社論或是社區營造的經營,都有著十分穩固的根基。
首次的社區刊物研討會雖然稱不上盛大,但總算圓滿落幕。社子文教基金會希望能開此先例,建立起社區刊物間的溝通與連結,在彼此學習中共同成長。期望未來有更多的社區發展協會與社區公民加入發行社區刊物的行列,讓社區的美源遠流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