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藹文
2008.5.4.
一直覺得合樸好好務農課程很不一樣,但之前遲遲說不上來,直到我跳出來反觀我自己,才有了這樣小小的發現。
由於好好務農課程在台中,目前還是住在基隆的我,可以算是最遠的學員,每次都千里迢迢去上課。提供我便宜住宿的青年旅社老闆曾經問我:難道台北沒有開這種課嗎?
我只能回答:嗯…,應該也有啦!只是…應該不太一樣吧!我也不知道。
我記得北部有好幾個社區大學有開這類有機栽種的課,但向來對園藝沒有特別興趣的我,始終沒起過報名的念頭,種陽台蔬菜?拜託~~哪有那種閒工夫。
所以,剛剛有朋友問我最近忙什麼?我說忙學種菜,她續問:「原來你喜歡種菜啊?」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回答「對啊~~喜歡!」,因為,我並非為喜歡而來學的,而是「想要知道」才來的。
我展開了這個「知道有機栽種方法」的旅程,並且一路如實紀錄心情與啟發,出發的時候確實希望未來有機會改變什麼,沒想到過程中就有了些小改變。
也許,很多其他課程提供的是「學習的目的」,上完課,認真的人應該就能夠「學會了」,可以開始自己嘗試實踐。例如,你去學做一道菜、學插一盆花、或學word、photoshop軟體、或學跳舞、學樂器…,學完了,通常你能夠「表演」一下,展示你的「成果」。
但在務農的課裡,好像重點並不在成果的展示,而是轉換的過程。你想問我「轉換」什麼對不對?其實我也還沒有完整答案。
簡單如日常生活態度的轉換,可能只是慢慢地更珍惜身邊的這些資源而已。以前切菜都把蒂頭的部份切掉很多,後來改用手剝開,只切掉一小塊,現在甚至覺得蒂頭應該也能吃吧,把沙土洗掉就好啦!
即使是這麼小的事情,只是「一口菜的小事」而已,已經是態度的轉換了。簡單說,如果蟲那麼愛吃菜葉,那我可以負責吃蒂頭嗎?這就是我轉換的過程。
因為我們不是在學習如何把菜種得完美,我們更重視那「不完美的部份」是怎麼回事?要怎麼應對?不強硬地改變環境與生態的話,能否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作法?這就是我發現自己的「轉換過程」。
而這是我想在別的課程中不見得能領受到的,同時也覺得這個過程十分珍貴。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