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集:保存北埔老聚落!
北埔是具代表性的典型傳統客家聚落,小小的老街區就有許多古蹟建築:第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天水堂,第三級古蹟慈天宮、縣定古蹟姜阿新宅、縣定古蹟姜家祠等精彩的有形文化資產,以及如中元普渡、傳統客家歌謠等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交融出極具特色的老聚落氛圍,但聚落老建築維護不易,地方歷史文化特色逐漸消失,透過本計畫的執行可於未來向政府機關申請經費補助,從事聚落保存的相關事宜,一方面改善聚落居民的生活環境,且可達到老聚落風貌的保存,將北埔老聚落建立成以居民為導向的生活博物館,並進一步強化北埔地方文化及產業特色,以促進北埔聚落的永續發展與保存。
再則談到新竹縣竹北市「客家文化保存區」的傳統聚落保存經驗,新竹縣竹北市六家新瓦屋林姓聚落歷經二百餘年發展歷史成為北臺灣重要的客家聚落之一,在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開發過程中劃設為公園用地,聚落在徵收後應被拆除作為公園使用,惟經由地方人士與文化界學者的努力搶救下,業以聚落保存方式保留下來。為保存該聚落並加以整理再利用,依都市計畫法劃設為全國第一處「客家文化保存區」,並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於95年3月6日進駐,執辦全區的聚落保存與再利用工作。
從這些客家聚落保存的案例來看,無論是正在策劃發展的?或是已具雛型的?都給我們一個思考與再教育的空間。老聚落的保存就是維修保護珍貴的老建物嗎?還是更全面性的包含一整個原始的生活場域及文化內涵,才是老聚落風貌完整保存的終極目標?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如此重要,但我們該怎麼做?有什麼樣的思維與策略?政府相關單位所進行的方向和策略為何?有何計畫呢?是否正確?或有所不足?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嗎?這都是?得我們共同關心與討論的文化教育課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