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最「輕」的重工業—麥寮居民六輕體驗營

2008/05/14 22:11
8,55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周君琳/雲林麥寮報導】

  歷經兩次遷移設廠預定地後,台塑集團於1991年選定雲林麥寮成為六輕計畫設廠地點,經過十幾年的擴建營運,六輕四期計畫到目前已大致完成。而佔地龐大的六輕工業園區,似乎面臨著兩方的拉扯,一邊是石化工業為政府帶來的鉅額收益,另一方面則是不斷受到考驗的環境保護問題。

六輕對當地的回饋機制實現與否

  六輕龐大的經濟效應每年在台灣創造上兆產值,每年對雲林縣政府的回饋稅金約5億元,麥寮鄉公所約1.3億元,相信這樣的回饋金額對於雲林縣政府來說是一大利多。六輕建廠之時,為爭取民眾支持,曾承諾為當地做好回饋機制,其中包括代為處理垃圾、設立長庚醫院、護專等。今檢視其承諾的回饋,已落實在麥寮鄉全面推動垃圾分類,並送往六輕焚化爐代為處理,另外,台塑集團還對麥寮國小給予營養午餐免費的回饋。至於建廠時就承諾至今的長庚麥寮分院與護專,至今則尚未完成,雲林縣議員廖清祥表示,雲林是台灣最多人到外縣市就醫的地方,台塑承諾在雲林蓋長庚,現在卻還未完工。此外,雲林台西鄉承接六輕從麥寮地區延伸至此的污染源,以養殖漁獲量維生的台西地區受到的衝擊不低於麥寮區,卻未受到台塑的任何補助與回饋。

位於雲林麥寮區的六輕工業園區。

記者周君琳/攝影

當初的遠景與成果

  除了以回饋機制爭取民眾支持之外,台塑也曾對民眾提出未來發展的願景報告,包括增加地方就業機會、工業區帶動觀光產業、加速新市鎮開發等。實地走訪麥寮與台西地區,民眾卻似乎沒有看到當初的願景,對他們來說,六輕建廠後並沒有因此提高就業率,其根本問題在於六輕的正職員工裡大部分是從原本高雄五輕直接轉任過來,而其他正職員工的職缺則需要一定的知識技能,那些剩下的工作機會則是清潔工、水泥工等較為基層的勞動臨時工,除了須與外勞搶工作外,對當地居民來說,這類工作並無實質提升就業機會。台塑提出六輕將發展成結合休閒與觀光的工業園區,當親身走進六輕工業園區,一股濃濃的味道瀰漫於工廠裡,看得到寬敞的園區景觀,卻看不到遊客的進駐,當地居民對此願景也抱持懷疑的態度,雲林台西區海沅釣具的老闆林小姐表示,六輕或許設有休閒設施,但會去的大多是六輕的員工,居民根本不太願意過去,較像是規劃成員工休閒區。

嘉義太保長庚分院已建設完成,但台塑承諾的麥寮分院卻至今尚未完工。

記者周君琳/攝影

對地方的衝擊

  六輕工業區營運至今最常受到環保團體譴責與抗議的是工業污染問題,地方抗議聲浪認為,六輕污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原本活躍於台西地區的漁業,台塑曾承諾願意投入環境保護的成本,將汙染降到最低,然而生活在麥寮與台西地區的民眾,感受著六輕十幾年營運下的他們卻不這樣認為,南通釣具行老闆丁經裕表示,六輕石化業首先帶來的廢水直接流入海水,使得漁獲量因此而變少,漁塭收穫差,蚵苗與鰻魚苗也逐年遞減,沿海海洋受到汙染之後,不但魚群變少,釣客也因害怕工業毒魚而變少,因此釣具的生意也自然變差。於台西五條港擺攤的漁農林小姐無奈的說:「六輕的影響經過累積已經慢慢顯現出來,現在蚵仔的生長期不但越來越長,還不易養殖,就算成熟了有些還不太能賣。」

  石化工業常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兩難,站在經濟發展的角度,不可否認其帶來的收益,站在環境保護的角度,重工業的汙染亦不容忽視。地方對六輕污染的質疑,雲林縣環保局綜合計畫課課長賴東鴻指出,台塑六輕於環保法規制定的標準之下,該做的都一定會做到,只是效果有限,當初的願景不一定就能徹底實現,當污染源超過其承諾的標準時,環保局一定給予罰款警惕。龐大的石化工廠坐落於鄉村間,與工業園區以外的居民形成強烈對比,有人在感到權益受損之下選擇發聲抗議,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表示,對於重工業的抗議不是只有反對,而是希望其能重視傳統產業的維持,並給予地方居民工作權與生存權,朝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