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式生物晶片 壞菌速現形

2008/05/21 22:02
4,054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蔡佩璇/嘉義電訪報導】

  看似潔淨的空氣中,瀰漫著各種讓人致病的微生物,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於四月底成功研發出新式生物晶片,為室內空氣品質把關,使得台灣成為第一個研發出空氣品質檢測的國家,讓室內對人體有害的真菌<註一>無所遁形。

環保署研發的生物晶片比一元硬幣還小。

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它的大小只有0.5*0.5平方公分」環檢所許令宜表示,這項新式生物晶片由環保署與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和「快速」,一片小小的生物晶片就能在10天內,一次鑑定出10種對人體有害的真菌。其中包含美國工業衛生協會(AIHA)所建議,室內空氣不能檢測出雜色麴菌、煙色麴菌、黃麴菌及葡萄穗黴菌等4種危害真菌。環檢所顏榮華表示,目前的目標菌種,採國外建議的10種對人體致病率較高的真菌類,若未來發現台灣有更適用的應用範圍,即可憑菌體的DNA,以因應不同的需求作修改。

晶片示意圖:空氣品質檢測結果可由肉眼判讀,不同色點有不同意含。

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以往空氣品質檢測方式需要經過收集、培養菌種並取出其DNA進行鑑定,完整程序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此生物晶片上植有10個目標菌種的DNA探針,可根據菌種特定DNA片段的反應,直接檢測環境中是否有這10個目標菌種。顏榮華表示,他們將可能會引起過敏或是抵抗力減弱的真菌DNA序列鑲在晶片上,只要晶片產生反應便知環境中有危害人體健康的微生物。也因此在最後的鑑定流程上有所突破,讓原本耗時三週的鑑定工作縮短至兩天,節省研究人員逐一比對的人力資源,環保署許令宜:空氣品質檢測結果可由肉眼直接判讀。)成大醫技所鄭伊珊表示,未來這項技術將應用在醫院、工廠等較容易需要空氣品質管制的室內公共區域。

  目前國內法規所訂定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其檢定標準為每立方公尺中所採集到的真菌總數目不能超過1000 CFU/m3(菌落數/立方公尺),「我們覺得這是不夠的。」許令宜解釋,因為空氣中並非所有菌種都有致病性,且台灣氣喘和過敏人口較多,因此想要尋求更好的檢測標準,同時做好把關的動作。環保署已提出「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草案,待立法通過後便針對學校、醫院、幼兒園等進行檢測服務。

  雖然此生物晶片能夠大幅減少空氣品質檢測的時間,價格上約200元不等、一般民眾也能夠負擔,但由於現今的檢測方法僅省下最後鑑定的流程,採樣等還是需要由專員負責,因此暫時不提供給民眾使用。許令宜表示,目前檢測儀器方面還需再加強,以提高其靈敏度和正確性,另外也希望讓過程更簡化,使菌體不須經過培養就能直接檢測。由於空氣檢測生物晶片還在實驗室階段,因此採取國外建議的方式,目前僅將10種可能致病菌鑲在晶片上,未來可一次檢測10種以上會危害人體的真菌。

  <註一>一種廣泛生活於空氣、水、土壤或生物等的真核生物,常見的有酵母菌、徽菌、蕈類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