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法「鹽」喻的苦-大海的禮物 鹽從何處來?

2008/05/21 22:27
3,3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建霖/嘉義布袋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許多的沿海經濟都需要依靠大海來維生,除了捕魚、養殖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製鹽。海水中雖然含有鹽分,但並非直接曬了就可食用,除了需經過多次的曝曬之外,還必須要累積夠高的海水濃度,才能夠曬出漂亮的結晶鹽,過程既辛苦又費時。

鹽的製作過程

  一般海水的含鹽分濃度大約在3%左右,鹽工們將海水引入鹽田之後,便開始進入層層的蒸發累積鹽分,接著再將其導入下一個池子進行曝曬,藉由不斷的累積海水與曝曬,將海水的鹽分濃度慢慢升高。經過大蒸發池、小蒸發池,最後導入結晶池裡進行曝曬結晶的工作,而每一個池子之間的高度落差大約兩到三吋。鹽工蔡榮樂表示,一般到了結晶池後的海水濃度,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26%的濃度,而這樣的濃度才有辦法形成結晶鹽。

在夕陽映照之下的美麗鹽山。

記者陳建霖/攝影

  製成結晶鹽之後的粗鹽,要交給台鹽公司來秤重,視鹽量的多寡來決定支付多少的工資。剩下的銷售行銷部分都交給台鹽公司負責,鹽工等於只參與勞力付出,並無權決定鹽價以及銷售。

看天吃飯的鹽工們

  鹽工們的工作大致上就是將海水引入鹽田,接著導引這些海水到不同的池子進行曝曬,因此這項工作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或是無太陽的日子。退休鹽工蔡麗泉表示,雖然在大太陽底下工作很辛苦,但是沒有了陽光,對鹽工們來說也就等於無法曬鹽。

  曬鹽的旺季大概在二月份到五月份,這時候的天氣由春入夏,陽光充足雨水也少,對於曬鹽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天氣。但進入六月份到九月份之後,梅雨季節到來,再加上七、八、九月份是颱風的季節,這個時候的陽光雖然日照強烈,但同樣的雨水也過於豐沛,一下雨鹽田就會是一片汪洋,因此這幾個月份對鹽工來說幾乎等於沒有收入的日子。進入冬天之後雖然陽光不如旺季時來的強烈,但不下雨即代表著可以曬鹽,鹽工們往往趁著這時候又準備開始動工,這個時期是曬鹽的淡季。「有時候十天壞天輸一天好天啊!」蔡麗泉說。

  蔡麗泉表示,遇到雨天時,早期鹽工都會趕緊將已經收成的鹽整理好,鋪上稻草或是茅草,以免下大雨將已收成的鹽溶掉,到後期鹽工使用防水性更好的帆布來蓋住鹽山。至於鹽田的部分,則完全是無法補救,只好等到好天氣再重新引進海水,重新進行曝曬。蔡榮樂表示,曾經有一年颱風來襲,因為風勢過強,鋪好的茅草被吹走,整個鹽山的鹽都被溶掉,損失慘重。但幸好當時台鹽公司已經先付給鹽工七、八成的工資,因此對鹽工來說,並不會造成生計上太大的困難。

  雨天時鹽工們無法工作,而出大太陽時卻又曬的讓人受不了。看天吃飯的鹽工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只能夠跟著上天的安排默默的努力工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