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法「鹽」喻的苦-老鹽工的回憶

2008/05/21 22:31
3,95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建霖/嘉義布袋報導】

  大太陽底下,肩挑著白色結晶鹽的鹽工,穿梭在滿布海水的鹽田之中,辛苦地將鹽蒐集起來,有的則是踩著水車,將海水導入不同的蒸發池裡進行曝曬。這是過去布袋製鹽的景象,雖然現在已無曬鹽,但是這樣的景象,卻依舊存在於老鹽工們的心中。

輝煌的製鹽年代 無言的鹽工

  在過去製鹽業興盛的時期,凌晨兩點多便可見到鹽工開始工作,穿梭在滿布海水的鹽田裡。鹽工們趁著凌晨沒有太陽的時候,先將池子整理好,等到太陽出來之後,便可馬上進行曬鹽。老鹽工蔡麗泉表示,早期台灣西南沿海的鹽田,最早是從鄭成功時代開始進行少部分開墾,而正式開始大量發展製鹽,則可從西元1824年的清朝時代開始算起。雖然接下來台灣的政權不斷地移轉,但是南部的這片鹽田卻依舊興盛。 

在鹽田裡辛勤工作的鹽工。

記者陳建霖/攝影

  早期製鹽雖然興盛,但鹽工們卻是相當的辛苦,不僅工作時數長,一整天曝曬在太陽之下更是常有的事情,加上鹽田附近沒有樹木等可以遮涼庇蔭的地方,因此常造成鹽工中暑等現象。但為了生計,鹽工們還是得咬緊牙根做活,只是有時候,就連這些身強力壯的鹽工,也不免感到有些吃不消。蔡麗泉表示,鹽工們的薪資是必須依照每個鹽工所生產的鹽量來決定,產鹽量越多,獲得的薪資也會越高。但即便是上等的好鹽,六十公斤也不過只能賣出四十元,一年下來的年收入也大約僅有三、四十萬,要養活一家人,實在是相當的吃力。

鹽工肩上的負擔

  早期的曬鹽工作,大多是夫妻檔一同到鹽田裡工作,家中有小孩的就交給年紀較長的哥哥姐姐來帶,而家中若是沒有其他幫手的,鹽工就會將小孩帶到鹽田裡幹活。但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著,連大人都受不了,更遑論是孩子。鹽工蔡蕭香表示,過去他都會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鹽田裡照顧,但在遇到孩子哭鬧時,整個工作的辛苦程度更是加倍。但是只要一想到肩上的孩子,還有家中的家人,再辛苦也得支撐下去。而每到週末假日,平常上學唸書的孩子,也會被叫到鹽田裡幫忙,蔡麗泉笑著說:「別人團聚是在家中,而我們卻是在鹽田裡曬著太陽享受天倫樂。」

無法鹽喻的無奈

  老鹽工們回憶起過去曬鹽的時光,臉上閃過的不是驕傲,反而是萬般的無奈。「做鹽啊,太辛苦了,那種苦是到現在,我都還會作夢嚇醒的恐怖。」蔡麗泉說。曬鹽的工作雖然痛苦,但對他們來說卻是唯一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機會。大多的鹽工書唸的不多,即便辛苦,但是想轉行卻又不知道能做什麼。而製鹽的薪資雖然微薄,但起碼還能夠勉強圖個溫飽,只是付出了比平常人工作還要多的精力與體力,卻無法換取相當的報酬,鹽工們也只能把苦往肚裡吞,繼續辛苦的打拼。

  由於鹽業是專賣事業,所以鹽工並無自己的鹽田,都是屬於台鹽的員工,蔡麗泉表示,他們比一般的佃農還不如,做出來的鹽也不能當飯吃。「做鹽雖然艱苦,但是也還好有曬鹽這樣的工作可以讓我養大孩子,怎麼說這片鹽田還是照顧了我們一家。」蔡麗香笑著說。即便無奈,老鹽工們對於養活他們的鹽田,依舊是心存感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