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在溪鄉-看誰毀了她的容顏
2008.07.12
頂庄野溪?圳頭野溪?盧厝野溪?究竟她們是三條野溪,或根本只是一條野溪?為了揭開野溪之謎,嘉義市社區大學小夜鷹、火金姑青少年志工團的伙伴,不畏酷暑頂著大太陽,進行野溪身世探索,以解開野溪身世之謎。70餘名志工在林森東路財神廟廟埕集結,步行沿著野溪沿岸穿過英統社區、妙雲蘭若上游方向探源,社大執行長陳柏濡指出:踏查過程中,夥伴們發現一點非常有趣的現象,那便是野溪流經那個部落,當地居民便以部落之名稱之,換句話說;流經妙雲蘭若寺前方,有人稱為「妙雲蘭若野溪」,流經圳頭里便有民眾稱之為「圳頭野溪」,因此,野溪末端流經頂庄里,便稱之為「頂庄野溪」,只是每個流段都有不同的地景、文化、歷史故事,對參與探源的民眾來說,這是很難得的經驗!
陳柏濡表示:這條野溪上游在盧厝里,下游在頂庄里,沿途流經圳頭和後庄里,長度在六公里以上,社大將分成上、中、下游三段探源,過程中志工除了記錄野溪面貌之外,也將進行人文、歷史、生態界面之耆老訪問,陳柏濡說:小志工上週三已先行在頂庄訪問里長和莊財壽、胡水生等長者,訪談中,志工也發現部落長者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溪流,印象與記憶是清析的,但對於離開部落的溪流去處則比較模糊,顯見,溪流永遠是村里生命之所繫,與人的生活習習相關,尤其50年代的農業社會,「水」與「溪流」往往也是部落爭奪的脈源,族群的爭戰往往也是為了「水權」而廝殺。陳柏濡說:妙雲蘭若前方山凹處,仍存有舊部落的完整面貌,從部落環繞野溪沿岸構築,我們可以清楚分析「水與族群」的關係。
這次的探源,社大也發現一處有趣的「社區地景」,陳柏濡說:野溪離開妙雲蘭若後,便穿過下游的「英統社區」,建設公司(或社區居民)為了社區的完整性,所幸把野溪變裝後成為社區的一份子,站在社區的角落,沒有人會發現這處親水空間,原來是野溪的一段,或許,這裡是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最佳見證。
參與的志工媽媽李雅雯說:原來一條名不經傳的溪流隱藏這麼豐富的故事,也許在嘉義市還有很多野溪故事尚未被發現,希望有機會繼續尋訪未露臉的溪豁河徑,串聯成更精彩的「萍聚在溪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