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在地力量好棒啊
《海角七號》你看了嗎?如果還沒,請大家掏腰包去看這部國片,堪稱近年來深深讓我感動的好片子。為什麼我要在部落格上面跟大家介紹這部片?當然是職業病的關係,讓我不得不把這部片跟我們的社區資源網絡案子產生連結。
我要說的是影片中的對於自己家鄉的情懷與復興的使命。
劇情的發生地在屏東的恆春小鎮,其中有一位民意代表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故鄉的海這麼美,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會欣賞?」
「飯店BOT、山也BOT、海也BOT,什麼好東西都讓有錢人拿去了,我們的子弟只能出去外面給人家當夥計」
「春天吶喊對在地人有什麼好處?頂多只是幫外地人撿垃圾」、
「我的興趣是吵架、打架、殺人、放火,我的心願是放一把火,把恆春鎮全部燒掉,讓所有年輕人回來重建」
每一句話聽起來很可笑,但是卻真實得很殘酷。
偏遠地區或是典型農村的人口外流,卻讓一些外來財團消費自己的家鄉,
當地年輕人不見了,都是外來客。甚至,留下滿腔憤怒的中年與老人。片中的民代深信要用在地人來組成樂團,而不相信國外的月亮真的就比較圓。
過程中他必須先遭受到許多人的質疑「恆春小地方怎麼會有人才?」
開始處心積慮的找人,透過公開徵選,讓這些有潛力的在地人一個一個冒出頭。
好不容易湊足一組人,一個從台北挫敗回鄉的失意青年、國寶級的月琴老手、歌喉響亮的原住民吉他手、修車行懷才不遇的鼓手..等。
一開始零零落落,經過不斷的練習,終於在最後開花結果~做了一場最感人的演出。
感人的不是表演多精彩,而是在地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努力的過程,所流瀉出的情感,真實地讓你起雞皮疙瘩。
資源網絡.....不也是這樣慢慢形成的嗎?(你可以說我愛牽拖)
我們有共同的理念,都是想為案主好,這是最根本的出發點
然後,我們想要找出區域的夥伴單位
一些小協會、甚至草根團體、這些小單位雖不比伊甸有規模,但其用心的程度與所能發揮的潛力,也不容小覷。
然後,我們一開始的網絡,可能會有共識不清、功能不彰的現象,透過一次一次的對話、釐清、慢慢找到每個單位在網絡中的位置跟角色。
伊甸有點像是那個「任性的」民意代表,認為網絡這件事一定要做,然後開始號召這些單位。
但別忘了,到最後,每個單位都像樂團組成一樣,主唱、鼓手、貝斯手、keyboard都一樣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每個人在位置上好好發揮,並且有空間可以發揮,才能成就完美一場完美演出!
本篇轉貼自伊甸《咱的社區 你的用心》部落格
--------------------------------------------
強檔國片相關:
召喚夢幻童年的《囧男孩》(他們的下課後其實很危險)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