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爭奇鬥艷--植物染的復古風

2008/10/06 14:45
2,98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整理採訪報導 

來自大地、自然環境育成的山藍、木藍染料植物,是先民蓽路藍縷開發台灣時期的重要經濟作物,其蘊涵不可思議的「藍靛素」成份,去蕪存菁奧妙轉化的色澤令人驚豔,點滴都是珍貴的自然之賜、草木之情。三峽老鎮民權路上的數家染坊牌樓、閩客「青布藍衫」服飾,以及成為石座的「碾布石」,佐證往昔一段藍染歲月風華,也是追憶台灣藍靛產業發展的印記。

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高漲,以及回歸自然的世界潮流趨勢,日常生活中,凡事講究環保,力求簡樸健康,食、衣、住、行樣樣都不例外。衣著方面,利用天然纖維的材質如棉麻絲,加上植物性染料的新穿衣概念,雖然不及一般化學染料的迅速、便利,但若退色之後還可以一染再染,符合當今環保的訴求。

 

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1年輔導成立,位於三峽鎮歷史文物館的後花園,由三峽鎮公所委託經營;由會員中推選出店長,而由會員輪流排班,從產品的營運上提取管銷費用。目前由一群資深會員參與三峽藍染節的推動策劃藍染精品觀摩展、藍染商品設計競賽、藍染夏令營、藍染DIY等活動,並開發大青養生料理/茶包、染色素材包括原胚布料、藍靛原料、從原先至野外採集至輔導農民大量種植山藍植物,以達到所需的經濟提煉。今年以來除了藍靛原料利用冷調之外亦使用其他植物甚至修枝廢棄的行道樹利用熱煮法來創造藍色以外的色調。

 南投中寮社區媽媽歷經921災後復健,台灣工藝研究所與台北社區資源交流協會協助當地培訓植物染技藝訓練而促成中寮社區地方產業的興起;在植物染色初體驗的驚喜中絕讚大地顏色之奧妙,進而一頭栽入取材於各類草、花、植物、果實等的染色實驗趣味裡,例如油桐、九芎、破布子、檳榔、龍眼、杜英、荔枝、洋蔥皮、石榴皮等,而結合絲棉麻天然纖維材質創作感動的巧思。 

在台中市大坑還有一座「天染花園」,是植物染色教育園區,天染工坊的成員是部分股東。「台灣這座小小的亞熱帶島嶼,近四、五百種可染色植物,普遍而廣泛使用約一百種,像蓮子殼、木麻黃、鳳凰木、榕樹、木藍……」,陳景林細數台灣的「天然染色事典」,神采飛揚,加上西畫背景,讓他從編織、染色、織染創作一手包辦。 植物染在古代本就是一種民間工藝,有千年歷史,為了追尋植物染起源和保存傳統工藝,他和太太馬毓秀及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致力植物染、藍染「工藝復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