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由盛到衰 新港重拾香業原動力

2008/10/09 08:22
3,6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黃安琪/嘉義新港報導】

  傳統製香業在台灣曾經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由於海外廉價香品進口,影響台灣本土製香的市場,使得台灣香業逐漸沒落。但在嘉義新港卻有一群人,陳文忠與他的製香團隊,在為香業打拼,為延續台灣古早傳統產業而努力。

照片

製香師父涂桎嘉,正在做製香的最後步驟,曬香。 記者黃安琪/攝影

  根據歷史記載,「香」這個名詞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從台灣的各大廟宇,到家家戶戶,也都看得到香的蹤跡,民眾拿香與神明溝通,更是對神明尊重的一種象徵。嘉義新港的奉天宮,帶動了新港的傳統製香業,如今卻因為外來市場的衝擊,新港的製香業盛況已不復見。雖然榮景不再,但現在的新港仍有新興、伍蓮製香場,供應著全台用香。

  新港鄉的新興與伍蓮製香場的老闆,陳文忠,從海軍陸戰隊退伍後,在老士官長的引薦下,便拜師學藝於高雄的製香師父,他僅學習了三個月,就決心回家鄉創業,推廣香業文化。陳文忠說:「香不只是拿來拜拜而已,我把香唸成台語的香(音同乓),凡是聞得到香味,就都是香。」陳文忠當時請了兩位讀國中的弟弟,一起投入香業,剛開始三人白天製香,晚上送貨,就連90歲的阿公也一起幫忙,全家人投入製香產業。如今三兄弟結合了香業的傳統與創新,打造了全台唯一的香藝文化館,館內的製香表演、手作DIY、各式活動,讓民眾接觸香、品味香。他們推廣的天然香,原料皆從國外進口,並與嘉義大學生物醫藥科學研究所合作,研發健康安心香,不添加化學成分的香品,他們不怕自己的香輸給外來進口的香品。

  製香的過程繁複,古早製香多為家庭傳承,缺乏文字記載,因此陳文忠便和製香師父涂桎嘉,歸納出了線香製作九大步驟。陳文忠表示,學習製香的三個月,師父並沒有教導他香的原料,因此他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學著去摸索、去突破。涂桎嘉說:「香的黏粉每批進貨品質不同,要用手去感覺,配出最好的品質。」製香是靠天吃飯的行業,每當遇到下雨天,師父們便會衝出去救香,深怕黏粉碰到水會溶化掉。涂桎嘉表示,雖然製香辛苦,但他仍會教導自己的孩子作香,希望製香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每位製香師父一天負責生產一百台斤的香,陳文忠表示,製香場為保持通風,夏天不能開冷氣,使的製香變得格外辛苦,年輕人不想學,造成手工製香的年齡斷層。涂桎嘉表示,早期製香需求量大,如今因外來進口促使台灣香品市場需求降低,香品已朝高品質路線發展,對於年輕學徒一開始就接觸高級香品,困難度提高,再加上製香粉塵多環境熱,年輕人多無法適應。大陸和東南亞廉價香品進口,使得台灣製香市場下降為兩成,但他們對自己的香品仍充滿信心。涂桎嘉說:「全台製香師父不到200位,我們做別人做不到的事,而且要越做越完美。」

  「香的原材料與做法,老一輩的人也不是很清楚,我們推廣香業文化,好東西就是要讓大家了解。」香藝文化館員工何春燕表示。新港製香歷經繁榮到沒落,這一群默默耕耘的人們,是讓香業延續的原動力。陳文忠說:「我們以負責的態度,生產足以信賴和保障的香給消費者,我們會一直走下去。」這是他們對香的堅持,與不變的意志。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