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藝術家駐村 社區居民新體驗

2008/10/09 09:17
3,940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黃馨俞/嘉義民雄報導】

  「2008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延續往年特色,邀請藝術家駐村。今年民雄鄉福興、西昌、文隆社區,分別有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進駐,期望透過藝術家駐地生活,與居民深度對話、共同創作,實踐「讓藝術家變成居民,讓居民變成藝術家」的理想 。

  

照片

  包括道路、景物,居民在牆上繪出屬於西昌特色的社區地圖。

記者黃馨俞/拍攝

  西昌村是民雄鄉最早推動社區發展的地區,這次分別有翁朝勇、蔡江隆兩位藝術家進駐。翁朝勇指導西昌村30幾名老老少少,利用廢棄瓦片、磁磚和木頭,共同繪出一幅代表西昌特色的社區地圖。「阿勇會利用一整天的時間與村民閒聊、打成一片,讓沒拿過畫筆的老人家在牆上畫畫,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西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森露表示。另外,蔡江隆的陶藝課程,也培養社區居民發展個人創意。參與地圖繪製的何蔡彩鑾說:「這些能讓我們老人出來參與活動,對頭腦也比較靈活。」

  駐福興村的藝術工作者是擅長社區劇場的孫華瑛,藉由教導話劇、練唱,嘗試帶動福興社區熱情、活潑的一面。福興村在社區發展情形已相當完整,平日社區活動以繪畫、製作手工藝品、陶土等靜態教學為主,許多參與的婆婆媽媽各自學習卻缺乏活動力,孫華瑛的加入,居民認為能帶給年長者勇於參與、表現的機會。然而,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黃富美表示,藝術家駐村的本意固然理想,但藝術家駐村時間太短,僅只兩個半月,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對社區實質幫助並不大。

  「這次文隆社區沒有提供住宿空間,於是我沒辦法與居民有太多的互動。」藝術工作者溫曉梅敘述在文隆村的狀況。文隆社區發展協會在這次駐村活動缺乏完善規劃,導致溫曉梅沒有住進村內,與居民互動的時間,只有一星期一次的交趾陶教學,許多村民甚至以為溫曉梅只是一般的社區課程老師。雖然居民對交趾課程參與度高,但溫曉梅表示,大部分文隆居民不清楚藝術家駐村的活動,純粹教學也不符合駐村的本意。

  今年首度在民雄鄉舉辦的藝術家駐村計畫,三個社區發展的成效不一,居民與藝術家之間的認知不同,是此次駐村計畫的最大問題,對於部分社區居民而言,指導藝術相關課程就是藝術家們駐村的目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溫曉梅無奈地說:「相關單位應有更完整的宣傳與規劃,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的情況。」至於未來是否推行至其他社區,將有待嘉義縣文化處再度考量評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