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談台灣老樹文化

2013/12/06 15:48
10,156次瀏覽 ・ 1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圖片來源:林務局)

 

        環島一周,新竹芎林鄉、台中樹王村、南投神木村、高雄大樹鄉、屏東高樹鄉,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地名當中,不難發現:樹木,早已在你我的生命經驗中烙下印記。

        為了保護老樹,台灣於1989年開始執行老樹保護計畫,在調查全台平地及山坡地村落附近的老樹之後,前省政府農林廳列出3項標準:胸高直徑1.5公尺以上(胸圍4.7公尺以上)、樹齡過百、具特殊或具區域代表性之樹種;只要符合當中一項,即可稱之為「老樹」。

來自天公與先民的禮物

        老樹的長成,是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在先民開墾平地的過程中,特意將某些天然巨木留存下來,也有隨鳥類遷徙途中產生的排遺散播各處,例如榕樹與雀榕;更有老樹自然長成於小廟附近。除了老天爺種下的樹木,先民在廟宇旁栽種的榕樹、芒果、龍眼與荔枝,有可能成為現在的老樹;另外,早年為防洪患成災,民間流傳「種松仔祭溪」習俗,就是由在地「羅漢腳」在水頭水尾以枝幹「倒頭種」的方式栽植樹苗。根據統計,現今台灣保留下來的老樹種類以榕樹、茄苳、樟樹、楓香、雀榕、芒果等居多。

 

照片

台南玉井由老芒果樹形成的綠色隧道。
(圖片來源:原台南縣新聞處)

 

生活與老樹密不可分的原住民

        在台灣原住民族群之間,傳有許多始祖為大樹所生的傳說,比如賽德克族的德奇塔雅群始祖生於巨樹、鄒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生自大鳥榕樹、排灣族則傳說祖先是從榕樹出生等等。
        大樹亦與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逢刺桐花開,就是西拉雅族年節和播種耕田的開始;噶瑪蘭族認為大葉山欖是聖樹,每逢祭典都會手拉手圍著大葉山欖唱祭歌;邵族視日月潭拉魯島的茄苳樹能庇佑族人健康平安,是族群興衰的象徵;泰雅族認為不能隨意傷害大樹,否則神靈將會處罰;阿美族敬畏大樹,是因流傳精靈會附在大樹上;蘭嶼達悟族在蓋屋和製造拼板舟前,必先得到大樹同意始敢砍樹。

漢民族心靈寄託所在

        涼風拂來,光影穿透枝葉,在地面上映出魁梧的樹影,在小小的土地公廟前,三五人家隨意拉幾張板凳,就能消磨一個下午。老樹與小廟相伴,是台灣鄉村中再尋常不過的景象。土地公信仰是台灣最為普及的民俗,大樹伴土地公廟,成為地方信徒雲集之處,以及交換八卦新聞、情誼交流的地點。

        清代漢人相繼遷徙來台,承襲傳統習俗,常在大樹下立石為石公或伯公,而附近的大樹不僅可提供遮蔭,也是顯著的地標。此外,不少人們相信,老樹和地理風水作用有關連,樹老便是神,可以保護居民,甚至可以治病,再者,很多大樹與地方開發史蹟有關,或是經由歷史人物所種,因而成為具有文化意義的代表,關於老樹的諸多傳奇故事更是不逕而走。

 

照片
 
當年南崗工業區闢建時,順應在地百姓陳情,劃出「樟樹園」保護珍貴神木。
(圖片來源:林務局)

 

 

食果子請別忘拜樹頭

        每株老樹都是一座自然棲地,為我們提供空氣淨化、製造氧氣、調節溫度與景觀美化等功能,尤其在土地開發之下,棲地漸趨破碎化,老樹的存在,可提供許多野生動物暫時居所。

        然而,在我們享受老樹帶來的生活意趣,某些潛在危機正悄悄逼近這些綠色長者—由於老樹高聳,易遭到強風雷擊等天然災害而損傷;從近日金門百年老榕樹罹患褐根病一案,在白蟻、真菌等動物與菌媒環伺下,這些樹界大老的健康需要我們多加關心;另外,廟宇改建、道路拓寬或建屋造成的移植不當、祭祀者在樹根部附近燒金紙等人為破壞,也會對老樹造成傷害。

        近年,老樹保護工作為大眾所重視,開始致力於資訊整合與及時更新、保護方法科學化和樹醫制度的建立,甚至有推動法規制訂等相關工作進行當中。無論如何,老樹紀錄了歷史變遷與文化演進的足跡,在感念之餘,讓我們一同關心與維護這些樹木的生活環境。

 

照片

水泥、柏油覆蓋黃槿基部,影響老樹生長。
(圖片來源:嘉義林區管理處)

 

 

【延伸閱讀】
為照顧樹木的健康,農委會建置了林木疫情監測與防治體系,提供專業鑑定與諮詢服務,如民眾發現周圍環境林木健康出現問題時,可上網通報與詢問:http://health.forest.gov.tw/forest-portal/

【參考文獻】
羅華娟(1999)。老樹人生─自然與人文的對話。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李培芬等(2005)。老樹與行道樹。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Ⅱ 綠色大地。98-119。
羅華娟(2008)。凡走過必留痕跡—台灣老樹保護的回顧與展望。自然保育季刊,63:17-23。
李西勳(2010)。老樹的故事。台灣文獻。61(3),別冊,69-80。
褐根病作祟 金門130歲老樹遭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322364.shtm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