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森興燈店 傳承百年手藝
走過一世紀 每個細節都有所堅持 燈籠圖騰暗藏北港歷史
【記者林萍宜、許海原/雲林縣北港鎮報導】位於北港朝天宮前的街道上,有家傳承百年歷史的森興燈籠店,店內佈滿各式各樣燈籠,堅持純手工製作與公道的價格,吸引了不少外地香客前來訂購。
森興燈籠店是由老闆林聰賢的曾祖父所創立,店名也取自於曾祖父的名字「森」,加上有吉祥之意的「興」字所組成。林聰賢說,會從事製作手工燈籠這行業都是緣分,原本剛退伍時候,準備前往外地發展,卻不巧遇上祖父中風,店內訂單礙於無人管理,於是開始接手祖父留下的工作,誰知道這一做就一直做到了現在。
傳統燈籠分為紙燈籠和布燈籠兩種,基本上燈籠彩繪的圖案都以龍為主,因為龍在中國傳統代表吉祥,一對燈籠有兩個,燈籠的一面會畫上龍,另一面寫上字,寫著哪家廟、祭拜什麼神明,林聰賢解釋,其實最傳統的燈籠是兩面都只有寫字沒有畫圖,是因為後來有客戶要求畫龍,才改成了一面畫圖一面寫字。
一般來說,布燈籠製做時間會比紙燈籠快,另外製作燈籠有時還得看老天爺臉色,每次上色只能使用一色,接著得等顏料乾後才能繼續上色,因此天氣好壞會影響製作時間,因為燈籠製做時間各有不同,會影響到燈籠的價錢。
現在的燈籠圖案大多為印刷製成,林聰賢表示,廟裡的神明由民眾祭拜,所以供奉的東西絕對不能隨便,因此他認為祭祀神明要有一定的誠意在,從最基本的削竹子開始,手工削、手工編織、上紙、彩繪,到最後的上桐油,都由他和老婆兩人合力完成。
堅持傳統不做改變便是森興燈籠店的精神,但是遇上不同想法的客人,有時也只能讓步,林聰賢說,曾經遇過一個客人,堅持燈籠必須著上黃色,認為白色是喪事所使用,也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產生如此的觀念落差。另外,他也遇過客人要求新潮、花俏的燈籠,但在林聰賢的觀念裡,傳統的燈籠必須正式、不得花俏,花俏的燈籠無法用於傳統的宗教祭典,因此他不建議客人這麼做。
林聰賢說,其實傳統東西還是有它的意義存在,但也感嘆政府不夠重視這種傳統行業,
導致許多傳統行業,因為訂單不足漸漸沒落,手藝也因此失傳。
林聰賢透過堅持和用心,並運用科技的發達,讓許多人從網路得知北港還有這樣一間的手工燈籠店,不僅讓他接到了許多訂單,也吸引許多外地香客慕名而來。
▲老闆林聰賢正在彩繪燈籠。 攝影/林萍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