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戀物癖代表心靈補償

2008/10/25 01:20
12,147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溫偉蒂 報導

慾望城市凱莉狂購鞋 蔡依林狂做水晶指甲

  「我的興趣是收集東西」,當人們說出這句話時,大部份的人接下來會問:「那你都收集什麼?」、「為什麼收集?」收藏的動機往往可以引發別人的好奇,而這就牽涉到收藏心理的範疇。然而現代人的戀物情結與心理學「戀物癖」的差別,也只是需求不同所致,由物品達到心理所需,在不妨礙他人與自身的前提下,又未嘗不可?

   戀物癖的說法是源自於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而意指的患者對象也大都設定在男性身上,目前臨床案例也以5:1男性居多,起因可能為戀物癖者本身對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並且在年幼時和女性交往並不順利,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導致日後與異性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不過,若直接和另一伴發生關係,其實並不會舒緩症狀反而產生焦慮,因此仍然需要透過其他的手段來達到滿足。

 二十世紀初法國社會學家及哲學家尚˙布希亞提出另一項收藏心理說法:「收藏即是戀物」,理論則廣泛地囊括現今消費社會下促使收藏行為普及的人們,主因還是攸關於自信心,學理上的戀物癖主要是說「性」,但除了性之外,人還是有許多情感上的需求,譬如現代人收集公仔,其實也是反映出個人的狀態,現實世界裡無法得到滿足,便讓收集公仔成為另一項方法。

 杏語心靈心理診所蘇湘婷治療師表示:「通常需要收集物品,都是覺得自己匱乏且沒有的,所以才有那個動力驅使自己想要越多。」美國影集慾望城市裡凱莉沒辦法拒絕鞋子的誘惑,收藏者會相信自己收集的物品,比如說,有些人認為一定要穿高跟鞋才能突顯自己的線條優美、才會有人看我,這反映出對自己本身魅力的不相信,才需要靠收藏品來塑造出美好的樣子。蘇醫師進一步提出見解:「當然用美的東西來襯托自己固然是好的,但是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誰在控制誰?』」,意即沒有帶或穿什麼就無法出門,例如蔡依林宣稱沒有帶水晶指甲會不習慣、感覺沒有安全感,但其實這就是被物品控制的反應。

 戀物癖在學理上尚未有明確的病因解釋,但有些學者認為與下丘腦中樞神經介質分泌失調有關,所以進一步建議若以心理醫師專業的疏導,則會有改善症狀的可能性。不過,如果一般人能以正視代替異樣眼光,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宣洩壓抑的管道,而許多例子都能清楚地說出人們寄情於物、將理想的狀態交予物品來達成,或許這就是現代人和自己對話的最有效方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