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師學歷 專業性更顯重要
【記者董寧之/中正大學報導】
為提升未來教師素質,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目前採取鼓勵方式,要求師範體系學校增開教育碩士班,以及各校師培中心使用五年一貫教育碩士學程,讓學生同時獲取教師資格及碩士學位。如此規劃,對於招生名次不斷下滑的師範體系來說,提升學生素質似乎沒有實質幫助,只是增加社會上碩士生的比例。
少子化世代開始,教師需求轉求量少質精,提升專業性及學歷顯得格外重要。 記者董寧之/攝影
在現今少子化社會下,教師需求數量逐年下降,導致各校在徵選教師時,學歷已逐漸成為主要被考量的一環,因此,未來可能在國中小任教也都開始須要碩士學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二科科長鄭文瑤表示,根據現任教師學歷統計年報,以目前中等教育來說,國高中職在職教師已有31%具有碩士學位。因此,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目前推動的「師資素質提升方案」,其中一項就是針對仍在校讀書的學生來規劃,期望學生在面臨未來教師學歷普遍升高情形時,自身也能具有一定學歷。鄭文瑤認為,教育部不會嚴定教師必須有研究所學歷,且未來在提升學歷時,更重要的會是專業是否也跟著如實提升。
至於如何提升整體教師學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目前採鼓勵模式,建議師範院校多開設教育碩士班,除了讓在職教師有更多空間進一步進修,也讓應屆已考取教師資格的畢業生有更多機會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此外,教育部還鼓勵各大學的師培中心採用「五年一貫教育碩士學程」,原本於師培中心修習教育學程的學生,畢業後只獲得教育學程修習完成的證明,然後再透過相關教師鑑定來獲取教師資格。而新推動的五年一貫學程,目的則是讓學生讀五年,就可同時獲取教師資格及碩士學位,但其中教師資格仍是須要透過檢定獲取。不過,目前使用五年一貫方式的學校仍然很少,甚至沒有,鄭文瑤表示,因為除了學校課程內容須要時間策畫,涉及學位授位法的部份,教育部更必須再做進一步的討論。
「五年一貫教育碩士學程」是為了提升未來教師素質,但學生素質的提升似乎才是改進的根本。民國八十三年修改師資培育法後,一般大學可透過設立師資培育中心開設教育學程,培養教師不再只是一般師範院校的專利,且在公費制度消失後,學生視現況及趨勢而較不選擇師範院校,造成師範院校的大學招生分數逐漸下滑,學生素質也連帶受到影響。但此次新推動的五年一貫教育碩士學程,對於師範院校來說,因為不是師範體系特有方案,所以無法在招生的分數排名上有實質幫助,相對地學生素質方面也無法進一步提升,似乎只是增加未來社會上碩士生的比例,甚至是讓整體流浪教師的學歷提高而已。高雄市教育協會理事長梁茂森認為,若要防範未來高學歷卻無高專業度的情況發生,各校在推展學程的過程中就必須嚴格把關,將課程內容確實與老師專業職能結合。
此外,未來教師素質除了受學生素質的影響而備受質疑,五年一貫學程的縮短大學年限,使學生可以預修研究所,讓學生即使有了碩士學位後,教學素質也備受憂慮。鄭文瑤表示,此方案的確有縮短修業年限,因此檢驗整體素質的機制也會格外嚴格。在目前少子化的影響下,開始講求量少質精的教學人才,但是是否真的需要將碩士資格的範圍擴展到中小學甚至到幼稚園,學生也有不同看法。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林家妤,目前於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修習國小學程,她認為,碩士資格尚不須要擴展到小學,先在國小累積教學經驗後再往上進修,對教師專業度似乎也較有幫助。
另一方面,少子化現象也造成流浪教師逐漸增多,但碩士資格一旦成為市場機制的一環後,是否有更多在職教師因不具此資格而失去工作?鄭文瑤表示,在職教師受教師法保障,除非因少子化現象造成教師需求減少後才變成超額教師,否則在職教師不會輕易失去其工作。目前,提升教師素質的新方案仍在鼓勵階段,因為實行上有一定的困難度,但若回歸到事實本質,各師範院校的招生情況與提升未來教師素質其實也是環環相扣的,若是能從提升招生分數的高低來出發,或許就可避免此學程被質疑為「換湯不換藥」的麻煩,將整體的教師專業度往上提升,而非只有高學歷表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