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山 為脊損之友打造新天地
【記者胡芝瑋/嘉義報導】
十三年前的一場車禍,造成沈坤山全身癱瘓,因為經歷過喪失行動能力的痛苦與悲傷,所以他比一般人都了解脊髓損傷者所需要的幫助與關懷。為了幫助脊髓損傷者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沈坤山成立了「嘉義市脊髓損傷者協會」,帶領著脊損傷患活出自我。
沈坤山空閒時便會到公園打槌球。
記者胡芝瑋/攝影
發生車禍之前,沈坤山原為駕駛聯結車的司機。好勝心極強的他,不但比別人早起,也比別人晚歸,每天都比其他司機多駕駛兩趟車程,期望為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民國八十四年,沈坤山行駛於某一條道路上,但由於路面過於顛簸,使他從駕駛座倏地彈起,頭部撞擊到聯結車車頂,再跌落至副駕駛座,造成頸椎受傷,全身癱瘓。沈坤山說:「當時,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有知覺,只有嘴巴還可以動。」起初,他以為只要開完刀,並住院幾個月後便可復原。但每次看見醫生來到病榻前,都暗示他的妻子到病房外說話,不禁使他對自己的病情感到質疑,無法抱持樂觀態度面對。後來,沈坤山知悉自己可能再也無法站起來走路,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對於好勝心極強的他,無疑是一大打擊。住院期間,沈坤山曾兩度自覺人生沒有希望,因而咬舌自盡,但是都沒有成功。面對無時無刻在他身旁,並不斷鼓勵他的親人,他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於是自覺必須堅強地撐下去,不但為日後新的人生鋪路,也開啟了他往後致力於幫助弱者的人生道路。
住院四個月後,醫生對沈坤山進行例行檢查,在他的手心上寫字,以檢測他的知覺反應。沈坤山在醫生測試時發現,自己已經恢復些許知覺,便開始積極復健,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準時到復健房報到。沈坤山驕傲地說:「我當時可是復健房裡的模範生!」當醫生告知可出院的消息時,他還主動和醫生說:「可以再讓我住院復健兩個月嗎?」經過認真地復健,他從一個被宣告全身癱瘓的病患,復原到可以自行拿著四腳助行杖步行的「一般病患」。出院後,他仍在家裡努力不懈地練習走路。
讓沈坤山重新站起來的動力,除了家人的支持外,槌球也是其中一項因素。喜愛運動的他,在就讀國小時,即是棒球班的學生。沈坤山感慨地說:「要不是當時家境不好,說不定現在已經是國手了。」不過在受傷之後,他只能從事較靜態的運動,因而接觸槌球。看到別人都是站著打球,沈坤山深感坐輪椅運動所帶來的不便,於是更加努力學習走路,為精進其球技,沈坤山便常到公園與其他球友練習槌球。「比賽的獎盃已經多到沒有地方放了。」他開心地表示。現在沈坤山不但時常帶隊參加比賽,且每場比賽幾乎都會獲得名次,也因為家中已經沒有可以放置獎盃的地方,他還會把獎盃分送他人當作紀念。
民國八十五年,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之下,沈坤山認識另外兩位同為脊髓損傷的患者,彼此互相扶持。因為了解脊髓損傷傷患的悲傷與無助,他們便興起籌組協會的念頭,希望可以藉此幫助其他傷患勇敢面對人生,重新適應社會生活。由於一個民間協會的成立,需要至少30名成員,所以沈坤山等人每天走訪大街小巷,尋找脊髓損傷傷友。沈坤山表示,一天最多曾找到6位傷友,但是有時候奔波一整天,卻連半個都沒找到。在辛勤走訪半年後,沈坤山找足了33位成員,於是脊髓損傷者協會便在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正式成立,其目標為推動與改善脊髓損傷傷患的生活品質,及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在沈坤山及同伴的打拼下,目前脊髓損傷者協會的規模已達一定的水準,並提供復康巴士接送傷友,傷友可以在「社區家園」進行復健,更能在「豔紫荊電子商務工作室」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忱。
在協會裡,沈坤山雖然貴為理事長,但他並不會擺出上位者的姿態。已在協會工作十一年的秘書許琇瑛表示,沈坤山平時很隨和,從不動怒,還會盡量滿足別人對他的要求。如果有傷友需要接送,沈坤山也會不辭辛勞,充當復康巴士的司機。他信任自己的員工,從不干預其分內的工作,只要員工完成該做的工作即可,充分尊重員工的工作權。沈坤山不僅是個好主管,在他的孩子心中,他更是個好爸爸。沈坤山的二女兒沈招芬說:「爸爸很好溝通,脾氣也很好。」他對自己的孩子採取開明的教導態度,只要孩子有興趣的事,他便會全心支持。
儘管自己是個脊髓損傷者,但是沈坤山從來不因此病為藉口,而影響對家庭與協會的付出。沈坤山面對病魔的勇氣,及以溫和、樂觀的態度對待他人,讓他在周遭同伴的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堅強形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