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多點尊重 打破醫界性別歧視

2007/06/25 09:37
2,34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E7938ae58583e7acace4b883e6aca1e785a 【記者謝瓊元報導】身為女性的妳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婦科就診時,醫師問診態度冷淡;或是內診時旁邊有一群人對妳的身體竊竊私語,讓妳感覺心理不舒服的經驗呢?教育部醫學教會委員會與國防醫學院合辦的「性別與醫療之醫學教育工作坊」的專題演講「如何進行性別平權教育」,帶大家一同來討論,台灣醫界現在的性別意義問題與改進方式。

本次研討會主要是研究醫界的性別意識。在現代社會裡,雖然醫療水準發達,但是醫界對於性別意識似乎處於一個模糊地帶,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之後,性別平等也越來越受重視,因此本次研討會不僅希望能教育現在的醫師,更希望能改善大學教授的授課方式,從平常的課程做起,對學生灌輸性別平等的觀念,培養他們客觀的性別意識。

主講人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嘉苓帶來一支二分鐘的西班牙短片,描述男人如果也能生產,會是什麼情況。片中的男性產夫Louis,倉促的由太太及護士攙扶到產台上,因為他不願躺在產台並把兩腿張開架在腳架上,便大喊著「我要站起來!這有什麼道理!難道這樣會比較好生嗎?」但醫生不回應並只是指示他生產,而過程中還有人走來走去觀看,讓Louis羞得將自己的下半身遮住。好不容易生下孩子,沒一會兒孩子就被送去休息室了,幾乎與他沒有接觸,讓他覺得自己就像個生產工具,顯得相當失落。

現場觀眾看完本片後哄堂大笑,吳嘉苓表示,其實這就是一般女性在生產時的過程,在台灣,產婦只能選擇片中的生產方式,有許多人就這樣張著眼看著妳的私處,讓許多產婦都有過不被尊重的感覺,而且醫生只會指示妳應該怎麼做,卻不太懂得如安撫產婦的情緒。

而她也希望男性看完可以產生同理心,因為生產是女性獨有的經驗,所以男性無法體會女人生產時的痛苦,就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生產方式是被文化塑造的,而其中有太多不合理的部份,像是只能有固定的生產姿勢、產婦的私處被一覽無疑、會陰切開等,所以西班牙人才會拍出這部片來諷刺男性。

而主持人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賴其萬也說,自己三十年前在美國留學時,有次教學回診,指導教授診斷一個坐骨神經痛的女孩子時的經驗。因為坐骨神經痛通常是讓病患躺上再把他的雙腿舉高九十度來診斷傷勢,當時那位教授先拿了一塊布把女孩的兩腿間蓋住,使得女孩的私處不會曝光,這讓賴其萬印象深刻,因為自己行醫多年,幾乎沒看過有人會做這個動作,包括自己也疏忽了,而這樣的小動作,就能讓人感覺被尊重。

賴其萬說,台灣醫生大多忽略病人的感受,特別是女性患者,所以後來如果診治時遇到有敏感部位可能會曝露的情況時,他都會以同樣的方式來讓患者安心,而他自己在教學生時也會特別強調這點,希望學生不要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而且他認為教授也要避免對學生開黃腔,呼籲大學教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學生往後對病人的態度,身為醫生不只是要有專業知識救人,還必須更注意一些細節的部份。

吳嘉苓說,這些醫師所沒有注意到的部份,或許是來自於在學校裡所受的教育。在台灣,男醫生佔了八成七,這種男性主導的文化,在教學上常忽略了基本的專業倫理,像是上病理課時說黃色笑話、或是對同性戀與愛滋病患嘲諷,再再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思維,很可能讓他們在就業後也變的對女性、同志等病患不尊重。

最後她認為,醫學教育最好要從大一就開性別意識和專業倫理的課程,最好能每一年級都有類似的課程。社會學的課程,讓學生不只增加知識,也能培養專業倫理;老師也應該多著重自己的態度,避免言論造成學生的不適感,或無意識的主觀思想灌輸學生對性別、性向的歧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