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水梯田春之旅
2014.4.15
來到貢寮山裡彎曲層疊的水梯田、再到廣闊的海岸看生命繁衍,雖然不記得那些動、植物的名字,然而春天大自然有點濕潤、軟軟、微醺、輕柔的氣息,輕輕吹入我的心裡。
水梯田的田埂看到許多都市裡「太整齊的花園」從沒見過的植物,野花盛開浪漫,是造物者樸實自然的插花造藝。
傳統智慧_水梯田裡的蓄水池,石柱上的木棒高度不同,可以調整流入水梯田的水量。
貢寮水梯田是學習傳統農法的好地方,手工培育、青翠秧苗田,農夫們熱心示範說明如何平穩的鏟秧、鏟土厚度、如何擺放秧苗片避免日曬脫水。
朋友笑說:「不敢來水梯田參加活動,怕自己體力太差,沒幫忙完成農作,沒地方躲逃。」然而我非常鼓勵大家來這兒,許多親子都愉快完成活動,不僅親身領會老農精神、發揮自己潛能,體驗的養份還能回饋原本的生活有助創新及應變。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數年來執行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如今當地農夫們能解說動、植物生態,人禾團隊也學習到傳統農法,更重要是越來越多人一起來學習、實踐里山保育精神。
一直很好奇如何在「彎彎的」水梯田裡把秧苗插得「直又通風」,原來是靠山邊安排一位「插秧好手」,由他一次插秧五叢,先拉出行、間距及速度感,旁邊的人自然跟進,轉彎多餘的空間再加以補上即可,農夫靈活的姿勢完全沒有膝蓋痛的問題。
雖然貢寮農夫知道「少苗、淺植」有助於水稻分蘗,然而避免因貢寮風大而造成減損,他們習慣插秧深一點、多枝一點。
下田耕耘之後,現摘野生桑椹,觸動與大自然戀愛的酸甜滋味,中午還有外地吃不到的鄉土植物豐盛午餐。
提到春日戀愛,「天天都是情人節」,用「和禾米香」支持水梯田、開店半世紀的「海山餅店」第二代接班人林偉雄夫妻趁著工作空檔,一起在「水梯田」併肩散步談心,先生鼓勵太太放輕鬆,下午和大家一起到海邊春日小旅行。
因應海風及地形,從保水的葉片、貼地的姿態…等,海邊的野花和山區野花發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
東北角的海蝕平台,潮水漲退及海浪拍打,帶來的豐沛氧氣及營養鹽,正是春季大片綠藻「石蓴」的孕育平台,同時也是許多生物爭奪地盤、食物、生命傳承的場所。
大夥回到童年純真,觀看螺、螃蟹、藤壺… 等,第一次看到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海兔」,好奇特的長像,大片的石蓴,吸引大群海兔覓食與繁衍。
鄭愁予:「山,是凝固的波浪。」人禾團隊請大家轉身,把視線從海岸望回山頭,原來「山」和「海」是互相支持、具有連帶關係
1.貢寮農夫把水梯田照顧好,將暴雨沖下來的泥砂留在田裡,如果是混濁的海水生物長不好
2.水梯田延伸下來的雙溪河和許多小溪,把森林、溪流的營養帶出來,滋養海藻…等生物
3.蝦虎、禿頭鯊、鱸鰻、小時候常在礁岩間撿食,人類在這兒抓到的魚、蝦..也都和雙溪河及上遊的森林及水田有關。
潮間帶有不同時節生長的海菜、多樣螺貝;種類繁多的近海漁業資源是美味佳餚,高度生物多樣性,人類是最大受益者,而環境污染及破壞,人類失去的比想像中更多。
很早有人意識並採取行動,20年前,日本氣仙沼灣養殖牡礪的漁夫們,為了把受到污染的大海變健康,開始在山上種很多不同的樹,並且讓許多動物一起住,他們知道山和海雖隔遙遠,但森林製造的養份會經由河川養育海洋,他們年復一年「植樹祭」感動河川等相關居民,影響越來越多人重視及保育。
如果每個人都「各守本份」,漁夫只要養牡礪就好,山上種樹是政府或住在山上的人的事,然而瞭解總體、宏觀生態裡「生命橫向彼此聯繫、互助」的重要,「看見台灣」之後更需要這份大家一同努力向前邁進大目標的行動力。
我很喜歡NHK每星期日上午6:50播出、10分鐘的「自然百景」,節目先從「總觀」看全景,再「細觀」當地動、植物生態,最後再收回「總觀」,對於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能力是很好的科普教材。這次貢寮水梯田春之旅也是如此,而且我不是從電視接受訊息,而是親身來觀察、感受。
聽著陣陣拍岸的濤聲,看著海色連天,吃著桑椹石花凍、和禾餅,好豐盛、好平靜又廣闊的春日小旅行。
延伸閱讀
1.潮間帶電影院:春季逐水草而居的海岸游牧民族,拉開覓食繁衍序幕。
2.綠藻是海上的秧田:山與海之間的相互支持,陸地與河流之間的循環,存在於大自然的各個生態系。
3.上山種下一棵樹、杉山佳奈代/圖文、小天下出版:漁夫們說:「森林是大海的戀人」,為了大海,大家要一起上山去種樹。從樹梢到土壤裡、從山中到大海,多采多姿的各種生態系,就從種下一棵樹開始……
貢寮水梯田夏之旅
下溪看生態,上山巡牛(如果當天出太陽,農夫守隆會加映採野蜂蜜...那兒野蜂蜜很好吃)
報名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