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野草莓蔓延 中正校園氣氛冷

2008/11/20 13:27
4,78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奕之/中正大學報導】

  野草莓運動,自11月6日起串聯全台,各地大學設有靜坐的現場,但在中正大學校園,學生普遍感受不到響應或反對此活動的氣氛。中正E報在11月14日至16日三天, 回收309份調查「中正大學學生對野草莓運動態度」的問卷,由回收的問卷結果中顯示,學生們對此活動的態度,支持與不支持的人數是相當的。由此來看,中正大學學生對於社會或公共議題的關心度,似乎較其他學校少了一點。

  學者和大學教授也紛紛在網路串連響應,或到活動現場支持野草莓運動,傳播系助理教授管中祥認為,學生運動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表達自己對社會看法的方式。就老師的立場來看,他支持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但在中正大學校園裡,學生之間的聲援氣氛不像其他學校熱絡,在校園中設立靜坐現場。相對於嘉義地區其他學校,中正大學到野草莓活動靜坐現場關心的學生並不多。曾到自由廣場現場聲援學生的化工系教授廖儒修指出,也許是因為期中考週的關係,中正大學的氣氛,相較於北部的學校較為冷清。

照片

   社科院學生對野草莓運動了解,與課後是否會討論時事之情形。記者陳奕之/製圖

  對於校園或社會相關議題,管中祥表示,法政相關科系學生的參與度普遍較高。以此問卷結果來說,法學院的受測學生全數了解野草莓運動的主要訴求。社會科學院的學生知道此運動的比例為86%,是比例最高的學院。對於社會意識方面的資訊來源,社會科學院學生較其他自然科學相關學系的學生,多了教科書上的知識、與教授在課堂上分享的社會相關議題。自然相關科系的學生,老師通常有意願想分享、或對提昇學生社會意識想進一份心力,但受限於授課的內容,與課堂上的時間限制,老師們不常和學生討論相關的社會議題。中正大學化生系教授廖儒修表示,自然相關科系學生對於時事等的議題,有興趣才會私底下進行討論,對於他們而言,時事新聞是需要主動去關心的。

  大學比起其他求學階段,是公民養成的重要階段,管中祥建議,大學生應該踴躍參與社會議題或是學校事務,不該置身事外。即便自然相關科系的同學,接觸社會時事議題的機會較社會相關學系的同學少,但他們對於時事新聞的討論是相當熱絡的。以理學院來說,雖然課堂上老師不常討論時事或社會議題,但私底下會討論相關議題的學生有45%,是所有學院中比例最高的。其次是工學院44%。這顯示中正大學理工學院的學生, 重視時事的討論,同時也建立起社會意識。以自由廣場上的情況來說,廖儒修表示那是一個社會經驗,學生主導場面,教授老師在旁提供意見,是一個小型社會。對於野草苺運動,部分的中正學生也到嘉義場關心情形,以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心。財法系李同學表示,不管系所或是地處偏遠與否,都該留心社會議題,並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大學生在大學校園裡和高中校園不同的是,多了時間和機會接觸與社會相關的事務。
  
  在瞭解此運動訴求及緣由的前提之下,偏向支持此運動的同學有99位,不支持的有97位,人數相當,但在校園裡卻感受不到聲援或反對的氣氛。管中祥表示,中正大學學生以比較冷漠的方式表態,可能與中正大學地理環境相關。嘉義地區的交通不比其他地區學校方便,接收相關資訊的來源也只有主流媒體,學生較不清楚相關資訊。哲學二張宗傑表示,學生大多並不會主動表達對野草莓運動的意見,但會討論新聞。非都會區的學生,教授需要花比較多心思與學生討論時事,或帶領學生以在地的思維模式思考,擺脫主流媒體架設的框架,讓學生瞭解,都會區的新聞並不代表整個社會的新聞。但相對的,學生自身也要對社會或學校投注多一點關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