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運風潮-學生運動的社會意義

2008/11/20 16:44
9,782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洪崑哲、劉俊佑/嘉義電訪報導】

   學生運動促成問題被關注,雖然不一定都能有好的結果,但學生參與的過程,對社會和參與者本身都有深遠的影響。在這變革的過程中,學生扮演的角色無法取代。

學生運動影響深遠

  社會運動是帶有某種目的性的發聲,為了讓原本底層社會問題能夠被正視,而尋求各種積極的手段。不管是否達成目的,其後續影響貫通社會各個層面。以野百合學運為例,學生走出校園,召呼學生聚集在自由廣場前靜坐,當越來越多學生湧向廣場時,台灣社會不得不開始重視一直存在的改革聲音。因為野百合學運的影響,解嚴後的政治開始走向穩定的民主改革,在1990年代,政治、社會、文化上等層面都受到它的影響。

  而社會運動促成的改變不只是在社會上,影響更深入地往下至底層的參與者。有人因為學生運動的思想啟蒙,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參與過野百合運動的嘉義縣社會局長翁章梁即是一例。本來學資訊工程的翁章梁,因為參與了野百合學運,使他的觀念和行為受到衝擊,並改變了自己未來的方向。現在的他是嘉義縣政府社會局局長,致力於關懷弱勢團體的工作。

學生不該再冷漠

照片

重視人權,為參與野草莓學運的學生所關注的問題之一。記者林竹方/攝影

  透過實際參與學生運動,更能了解社會改革的脈絡,曾參與過野百合學運的劉昌德表示,參與野百合靜坐讓他實際瞭解社會運動的運作,感受學生發出的不平之鳴的氛圍。而學生在眾多社會改革的聲浪中,應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積極的看法。劉昌德說:「因為學生擁有特殊的身份和權利」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同樣抱持著這種看法,他認為學生位於知識份子的特殊階級,最不能被忽視。在四民之中,知識份子是位居首位的,「士農工商,自古以來社會便重視知識份子,這是中國尊儒的傳統。」何明修表示。也因為這樣身分特殊的定位,學生的集體意識是最容易被重視的。

  社會運動在歷史的脈絡裡,從鬥爭到和平靜坐,改革的積極思想在其中散佈,對社會以及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嘉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學生周伯均認為,學生參與野草莓運動是為維護社會人權,讓政府能夠更加重視人權改革。藉由參與學運,也讓周伯均認識更多人,並讓彼此的思想產生撞擊。周伯均表示,參與野草莓學運,讓他對社會不公平的事情,更能進行批判思考。「這是學校裡面學不到的事情。」,劉昌德表示。藉由實際走出校園、參與學生運動,看見學校外面的世界,並拓展學生的見識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