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人生優雅美學-不老的幸福
昨天聯晚有這樣的文章:”成功老化”難 小心高齡病來磨,副標題是:國內研究:60歲平均餘命19.6歲,但最後10年可能失能。。。
人生在世真是這樣可憐嗎?國內現象似乎到七十歲就要失能到要人照顧的狀況了。如果真是這樣好奇寶寶豈不是只剩下不到十年的光陰可以自由?再看另一則新聞:103歲劉鵬華 打太極單腳也行。新聞中提到
。。。劉鵬華連續幾年都是松大最年長的畢業生,他第一次參加結業式那年,在台上表演劈腿和後空翻,去年因白內障剛開刀完不久,子女考量他的安全,不讓他上台表演。。。
有人可以這樣活躍,不知道國內研究有沒有點出這兩類老人的差異何在?
新聞中提到:
。。。打拳之外,劉鵬華每天作息固定,早上四點起床,先拉筋、做瑜伽暖身,接著喝十穀粉加脫脂牛奶當早餐,然後打太極拳,晚上九點準時就寢;他說,自己的飲食相當清淡,不吃醃漬物和加工食品,最重要的是心情愉快,不生氣或動怒。。。
也許國內研究可以就這些方向作更深入的研究會更有意義。
以上摘自:
103歲劉鵬華 打太極單腳也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4516
──────────────────────────────────────────────────────────
《熟年的才情》天下雜誌出版2011/09二刷,作者曾野綾子,1931年出生,在以下文章中這樣寫她:
一位自立、自律嚴謹的女作家,道出晚年人生優雅美學,如何調適肉體衰退後的生活,保持生產力、對社會持續的付出,訂出人生最後階段目標,努力體驗充實愉快的人生,保持靜謐平常心接受老也是命運不變的旅程,從中品味生命恩典,享受長壽的樂趣,都是書中教導我們未來步入老年應有的心態與生活觀。憶起印度詩人泰戈爾名言:「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夜之靜美」,如何輕輕地來,靜靜地走,嘗盡人生酸甜苦辣後無憾地謝幕,值得深思並及早應對。
作者曾野綾子對人生獨到的見解是我最喜歡的觀念:有時我會認為,當置於孤獨與絕望的境地,人才最充分地品味人生。至於不曾體驗這兩種終極感情的人,基本上不能說已完成身而為人的任務。孤獨與絕望,對有勇氣的老人而言,猶如神對他說:「最後了,再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吧!」
以上文字摘自:
《熟年的才情》~ 短短一年,日本狂銷100萬冊!
http://blog.moc.gov.tw/blog/wei495051/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BlogArticle&articleId=NTk0NTA=
在看林靜芸醫師在聯合晚報的專欄一篇不老的幸福─堅持作個快樂優雅的老人,提到林醫師在高爾夫球場認識一位85歲女性長者,一週打兩次高爾夫球,談笑風生,先生過世,兒女在美國,一人在台灣生活,從年輕就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但仍能不喪志的快樂過一生。。。
葉太太是完全不同的長輩。我在高爾夫球場認識她,她打球姿勢很美,走路夠挺,喜歡穿粉紅色系。一回球場塞車,我們聚在一起,有人問她,怎麼沒男朋友呢?她說:「有啊!曾經與70歲的帥哥約會,半夜醒來發現隔壁躺著拿掉全口假牙的男人,嚇得她從床上摔下來!」
大家都被她逗笑,我那時才知道她已85歲。丈夫過世,兒女在美國,曾經接她去奉養,她住不習慣,回台灣一個人生活。她會開車,一個星期打兩場球,我問她其它時間作什麼,她說事情很多,要報稅、要看醫師、要學書法、要玩臉書,很忙耶。
這麼有活力的老女人,我想她身體應該一級棒。但淋浴時發現她身上戴護腰、護肘、護腕、護膝及護踝。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從年輕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天早上起床後要花一、二個鐘頭舒展關節。也為了這個病,她持續打高爾夫球。
摘自:
不老的幸福─堅持作個快樂優雅的老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0674.shtml
────────────────────────
網路上有一則文章是不知名的作者讀 曾野綾子《熟年的才情》的心得,很值得參考,也預期與網友一起有著幽雅有型的晚年。
老年生活要有型 讀 曾野綾子《熟年的才情》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2juhX5lGpV4tUpLPDTT3kgt1UWNBdyKRUjYVj_tjHMo/edit
岳父今年九十歲,縱使身體不像過去一般矍健,但仍然騎著腳踏車跑來跑去。他年輕時也曾熬夜打牌、抽煙喝酒,但中年後,以書畫、寫作、運動和栽種花草當作休閒。
岳父重視人際關係,每年兩次去大陸探訪鄉友。他出門時一定穿西裝、打領帶,衣著齊整,初識的人總認為他大約年近七十歲,沒有人能想像到他已經九十高齡,岳父稱得上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
做女婿的我,以前是從旁觀的角度來欣賞岳父的晚年,現在我不但早已中年,而且也提前退休,生活周遭所接觸的中年同儕和老年長輩愈來愈多,不由得不關心自己和別人的中年及晚年生活,特別是在「究竟如何才能怡然自得,而又樂觀奮進的度過中年和晚年?」這個大家都重視的問題。
臺灣已經是一個高齡社會,而日本早在臺灣之前,就已經「高齡化」。針對高齡社會,日本採取了種種方法,但問題仍然不少。
根據調查,2009年日本全國自殺人數超過三萬人,其中六十歲以上占了百分之三十。
臺灣也好不到哪裡去,2004年全國自殺死亡數為3468人,其中65歲以上的有768人,超過百分之二十。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年老,高齡社會不單單是政府的事,大家都需要趁早認識瞭解年老,並且採取因應的方法。
銀髮族六項挑戰
針對「如何怡然自得,而又樂觀奮進的度過晚年?」這個問題,日本作家曾野綾子不像有的人,從社福或立法,提出一堆解決的方法,她直接向年老者挑戰,也包括她自己在內,要每個人從「要求自己」開始做起。
曾野綾子所提出來的「挑戰」有六項,分別是:要獨立、要工作、要通達、要獨處、要面對、要信仰。
1.老年要「獨立」:
曾野綾子認為,人老了依然有上天所給的智慧和才情,不但要珍惜,更要發揮,千萬不能隨便放棄。
許多老人習慣依賴別人,對於困難或新奇的事不願(或不敢)接觸,一開口就是請別人幫他的忙,曾野綾子叫這些老人是「幫我族」。其實,年齡不是人老的原因,心境才是。依賴人久了,不但原來所擁有的才情都不見了,反而意志消沈,心志和體力都每況愈下。
人老切忌「倚老賣老」,年紀長不是一個資格,也不值得誇口,老人要學著主動放棄該有的權利。在捷運公車上,若能站著,即使別人讓位,也不要輕易坐下;當然更不要一上車就搶著找位子。
曾野綾子提醒「無論年紀多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雅』」,例如請別人服務時,要付出對等的酬勞,至於要如何酬謝,斟酌決定。
2.老年要「工作」:
戰前日本,全國上下勤奮工作,和早期臺灣一樣。那時候,工作到死方歇是理所當然的事。戰後出生的,不再有那樣的勞動觀。還在工作時,一心想要過安逸的退休生活,等到真正退休了,反而無所事事。
曾野綾子強調「人應該工作到死」,她說「老人活得健康,祕訣在於有目的、有目標」,不要老是想「別人要為我做什麼?」反而是「我能為別人做什麼?」曾野綾子是日本的名作家,也是日本財團的董事長,但她沒有雇用女傭,家裡的事,包括作菜、清掃、洗滌、種花,都不假手別人,凡事自己動手做。
3.老年要「通達」:
「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才知老伴重要。這時候,彼此都要懂得退讓,成為「接受折衷」的夫妻。曾野綾子反對「養兒防老」,她唯一的兒子離家讀大學後,就完全讓他獨立,彼此間相處有如朋友般的尊重,即便是孩子請客,她也會「回請」。
除了老伴和老友;人老了,「老本」也很重要:曾野綾子強調老人要過「恰如其分」的生活,沒有錢,就把人情世故放旁邊,謝絕不必要的婚喪喜慶,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再沒錢,都不要想在金錢上佔別人便宜;若是真的身無分文,自己要先有「死無葬身之地」的覺悟。
4.老年要懂得「獨處」:
人老了,離開職場,家人也不在身邊,「孤獨」是必然的,「孤獨」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感受人生喜悅的大好機會。老人有的是時間,從「孤獨」中,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甚至可以嘗試「冒險」,當然要合情合理。曾野綾子在中、晚年曾經多次到落後國家賑災,也曾與人結伴開車橫越撒哈拉沙漠。
5.老年要「面對」疾病、死亡:
保持健康當然重要,但是一旦得了任何病,也要學著將疾病當作人生的一部份;就算在病痛中,也要一樣開朗,並從中找尋樂趣。老人家學著面對死亡,在活著時要將身後事安排妥當,不要給別人找麻煩。曾野綾子的母親長年病痛,自從知道自己不能再出門後,就陸續把衣服、首飾轉送他人,她母親死前只給曾野留下兩套和服、兩雙夾腳拖鞋。
6.老年要有「信仰」:
對一般人而言,以上所說的,都不容易做到。為什麼曾野能有這種想法,並且能做得出來?因為她有信仰。曾野綾子信奉天主教,信仰幫助她從神的視野來看人生、作判斷,曾野在四十歲時勤讀聖經,她說神的話就像是一幅度數正確的眼鏡,戴上之後可以把人生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沒有曾野綾子一般的生活經驗和果敢信念,也不必和她比較,但是至少可以想一想,上帝既然創造生命,包括年齡,祂所做的盡都美好,從神的眼睛來看,中年和老年必然有它的「獨特」和「精彩」。
@@@@@@@@@@@@@@@@@@@@@@@@@@@@@@@@@@@@@@
「成功老化」難 小心高齡病來磨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4.08.15 03:10 pm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3164.shtml
國人平均壽命逐年增加,專家建議民眾從年輕時注意健康,才能「成功老化」。
報系資料照
活得長壽不代表健康,國內一份研究顯示,60歲民眾平均餘命19.6歲,但只有9.3年是成功老化,剩下10年可能失能,女性老年因病失能高過於男性;在慢性病中,則以糖尿病對平均餘命的折損率最高。
國人平均壽命逐年增加,民國102年國人平均壽命高達79.86歲,但晚年卻可能深受疾病糾纏。世衛組織WHO近年提出「健康餘命」的觀念,認為生命要長壽也要重品質,才算成功老化。
東海大學統計學系教授林正祥發表「台灣老人成功與活躍老化之健康餘命探討」,在1993至2003年,共分析4000多筆資料。林正祥說,成功老化要從身體、心理、社會三層面來看,包括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心理沒有憂鬱,及認知功能正常、沒有失智,社會層面則是仍有跟親友、他人互動,不是「孤單老人」。
分析國人健康餘命,以60歲國人為例,平均餘命雖有19.6歲,但健康餘命僅有9年,相當於老人會有10年因個體老化帶來許多身體不適。70歲老人平均餘命12.8歲,但僅有5.5年是健康的。
若從慢性病來看,則是以糖尿病對平均餘命的折損率最高,比高血壓、心臟病高,對老年健康影響最巨,以60歲的糖尿病患來說,平均餘命只有14歲,同時健康餘命僅有5年。
另外,雖然女性平均壽命較長,健康餘命卻低於男性,女性老年因病失能情形高過男性。若以一對老夫妻為例,男性平均壽命較短,在男性過世後,年長女性因病失能卻乏人照顧,加上現在少子化,未來女性生命末期飽受折磨時間較男性長,可能過得更辛苦。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許惠恒表示,如果血壓、血糖、血脂、腰圍超標,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增加日後心血管併發症,因此要成功老化,縮短老年時的失能年數,建議從年輕時就要注意預防代謝症候群。
@@@@@@@@@@@@@@@@@@@@@@@@@@@@@@@@@@@@@@@
103歲劉鵬華 打太極單腳也行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 2014年8月14日 上午8:40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4516
相關內容
103歲劉鵬華 打太極單腳也行
〔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新北市第十六屆松年大學昨天舉行最後一梯次結業典禮,一○三歲學員劉鵬華以一套太極拳法驚艷全場,不僅腳步穩健,單腳打拳也不含糊。
劉鵬華是松年大學最年長的學員,民國九十九年經過永和區敬老護幼協會松大分校時,看到裡面上課的歡樂氣氛,受吸引報名參加記錄口述歷史班,心想可以把自己人生多到說不完的故事與人分享,接著幾年陸續上日語會話課程,連續上課超過三年,昨天獲頒碩士資格結業。
他在結業典禮上代表上台,先用日語與市長朱立倫打招呼,接著秀了一套太極拳廿四式,行雲流水般的柔軟身段讓人驚艷,雖然高齡,但單腳打拳的招式也不含糊,看得台下驚嘆聲連連。
劉鵬華連續幾年都是松大最年長的畢業生,他第一次參加結業式那年,在台上表演劈腿和後空翻,去年因白內障剛開刀完不久,子女考量他的安全,不讓他上台表演,今年劉鵬華興致勃勃,原本要打太極拳一○八式,因為時間考量,改打廿四式。
打拳之外,劉鵬華每天作息固定,早上四點起床,先拉筋、做瑜伽暖身,接著喝十穀粉加脫脂牛奶當早餐,然後打太極拳,晚上九點準時就寢;他說,自己的飲食相當清淡,不吃醃漬物和加工食品,最重要的是心情愉快,不生氣或動怒。
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長石桂榕指出,設籍新北市、年滿五十八歲都可報名松年大學,費用七百元,低收入戶免費;第十七屆課程自八月十九日起在各校區或分校受理報名,九月起陸續開班,今年增加到一萬八千五百個名額。
@@@@@@@@@@@@@@@@@@@@@@@@@@@@@@@@@@@@@@@@@@@
不老的幸福─堅持作個快樂優雅的老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0674.shtml
有些長輩變老後很可怕!我的外婆90歲時,拿結婚照給我看,上面至少有100個人合照,外婆說照片裏的人包括花童全不在了,她好寂寞。
叔公原本是體育老師,50歲時出車禍,變成長短腳走路有些跛跛的。叔公辭了工作,躲在家裏整天怨東怨西;脾氣暴燥,酗酒之後會翻桌打人,成為家裏的不定時炸彈,親戚朋友提到他全部搖頭。
姑婆很早就守寡,辛苦養大獨子,並替他成家。兒子事業有成,我們以為姑婆可安享晚福。但姑婆80歲之後因與媳婦嚴重不和,媳婦聯合長孫趁著兒子出國,把姑婆送到老人院。會走會動的姑婆在老人院像瘋了似的要見兒子,好不容易兒子回國,母子相擁痛哭。兒子跪求原諒,卻沒帶她回家。姑婆在老人院盼不到回家,哭瞎了眼睛,住老人院七年之後往生。
葉太太是完全不同的長輩。我在高爾夫球場認識她,她打球姿勢很美,走路夠挺,喜歡穿粉紅色系。一回球場塞車,我們聚在一起,有人問她,怎麼沒男朋友呢?她說:「有啊!曾經與70歲的帥哥約會,半夜醒來發現隔壁躺著拿掉全口假牙的男人,嚇得她從床上摔下來!」
大家都被她逗笑,我那時才知道她已85歲。丈夫過世,兒女在美國,曾經接她去奉養,她住不習慣,回台灣一個人生活。她會開車,一個星期打兩場球,我問她其它時間作什麼,她說事情很多,要報稅、要看醫師、要學書法、要玩臉書,很忙耶。
這麼有活力的老女人,我想她身體應該一級棒。但淋浴時發現她身上戴護腰、護肘、護腕、護膝及護踝。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從年輕就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天早上起床後要花一、二個鐘頭舒展關節。也為了這個病,她持續打高爾夫球。
人類為了生存,天生有趨吉避凶的智慧。我們年輕的時候,以這種智慧追求健康、家庭、財富等等。進入老年,身體不免疾病殘缺,周遭環境也常不如人意,如果我們還是堅持完美,容易失望。
這時不妨以另種智慧來面對人生,日子會比較簡單。這種智慧,就是所謂認命,珍愛自己;樂觀面對,甚至可以阿Q精神,自得其樂。老人也許會衰弱,也許會被家人拋棄,但是快樂及優雅可以是自己的堅持。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本文由慈月基金會贊助刊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