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四草生態 水鳥倩影留
【記者張雅婷/台南報導】
想在冬季來趟賞鳥之旅,一睹「冬候鳥」來台的身影,台南四草濕地會是你的好選擇。每年冬季,大量的雁鴨、鷺科等水鳥遷徙至四草,甚至還可見大名鼎鼎的黑面琵鷺,遊客只要站在西濱公路台17線、府安路等路旁,就可近距離欣賞到這些候鳥。
來到四草,隨處可見展翅飛翔的鳥兒,不需大費周章的前往林處或海邊,遊客只要在市區台17線、府安路等道路旁,便可看見路旁的魚塭中,有數十、百隻水鳥悠遊其中。魚塭中,隨處可見為了覓食,將紅通通的頭栽進水中的赤頸鴨,翹著屁股到處尋找食物;躲在草叢中築巢的小鷿鷈<註一>,不時警覺四周是否有危險,匆忙地以水草掩護巢中鳥蛋;有時還可看見大型水鳥蒼鷺挺拔屹立其中。擁有多種類的水鳥是四草濕地的特色之一,全台灣505種鳥類,四草濕地便包含200多種,其中更以雁鴨科及鷺?<註二>為四草冬季魚塭中最常見的水鳥。台南市政府建設及產業管理處技士林淑蕙表示,四草除了水鳥種類的多樣,其好處更在於交通的便利性。在市區台17線車子可到達之處,遊客只要將車停靠在路邊,不需使用任何望遠鏡等特殊的裝備,即可以近距離看見大量水鳥在魚塭中覓食。
體型大的蒼鷺是四草濕地常見的冬候鳥之一。
記者張雅婷/攝影
除了可在西濱公路台17線路旁的魚塭觀賞水鳥外,遊客若想更深刻體會四草生態,觀察台南鳥類三寶「黑面琵鷺」、「反嘴?」與「高蹺?」等水鳥,可以前往較安靜隱蔽的小路,以望遠鏡觀望遠處的魚塭,或者前往位於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鹽田生態文化村」,文化村入口兩旁的鹽田及村內的魚塭,即是四草過境候鳥熱愛的水地之一。一塊塊方形的田地,曾是台南鹽村人家討生活之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遠方的候鳥過客。在潮濕的鹽田上,鷸科水鳥移動著腳步低著頭忙碌的覓食,行進途中不曾抬起過頭;相較於鷸科水鳥的埋頭苦幹,?科水鳥則習慣以走走停停的方式覓食,一旁還有著一雙粉紅長足的高蹺?優雅的漫步,冬季候鳥的過境,為往日風情不在的鹽田村,添上一股新的生命力。而鹽田生態文化村裡,除了舊式的鹽田文化及建築,村內還設有「台江鳥類生態館」,不定期的擺設鳥類標本及主題展,透過標本展覽及導覽員的解說,從鳥巢到鳥類標本至影片,將幫助民眾透視鳥類生態的全貌。
遊客除了以腳踩平地方式賞鳥外,也可選擇以「搭膠筏遊台江」的方式欣賞四草之美。冬季遊台江最好選擇白天退潮時前來,退潮後裸露的潮間帶擁有豐富的蝦蟹類,是讓水鳥留戀的天堂。透過搭乘膠筏的方式,可讓民眾身處四草紅樹林海之中,近距離體會紅樹林生態,膠筏所行之處,不時還可望見各式水鳥停留在江上、林中。除了在膠筏上賞鳥,台江之上還有一處由紅樹林協會所搭建的賞鳥亭,可供讓民眾用望遠鏡觀望停留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黑面琵鷺及各類水鳥洗澡、嬉戲的身影。這趟台江水上生態之旅,除了可讓民眾體會自然生態,民眾可於岸邊看見「青蚵仔嫂」辛苦剝蚵的身影,以體驗漁村生活的艱辛、更融入當地漁村生活。而透過「蚵架」、「定置漁網」<註三>、「手拋網」<註四>、「吊罾」<註五>等漁村捕撈體驗,更能夠讓民眾親身嘗試捉魚捉蝦的樂趣。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總幹事李進添表示,能夠讓民眾瞭解在地文化,才是真正的生態旅遊。民眾使用膠筏來體驗台江、賞鳥之際,還能一同體會台江上的紅樹林生態景致、潮汐之美,以及四草的漁村生活。民眾藍立郎表示,在工業破壞污染的現在,能夠有這樣的生態之旅,感覺很棒。
嚴嚴冬日想見鳥兒翱翔的姿態,遊客選擇至四草濕地來趟水鳥體驗之行,不僅能瞭解鳥類生態,更能進一步體會當地鹽村、漁村生活。而台南市於十二月六日也有舉辦2008四草濕地候鳥季生態旅遊活動,活動將帶領各遊客至四草各處遊玩,有興趣的民眾可於週末前往體驗。
<註一>鷿鷈,發音ㄆ一ˋㄊ一ˊ。鳥綱雁形目。體肥而稍圓,大如小鴨,嘴短而銳,翼小,拙於飛翔,腳生於近尾處,色赤,羽色背面蒼黑,胸部色黃,有紫斑,腹白。善潛水,捕食魚類。或稱為「鷿鶙」、「鷿鵜」。參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註二>?,發音ㄏㄥˊ。為生物分類學上鳥綱的其中一目。
<註三>「定置漁網」又稱「網笱」,是由一圈圈的鐵絲及網子圍成,特殊的設計讓江中的魚蝦游入網後,無法再脫離。
<註四>「手拋網」為一傳統的捕魚器具,漁夫使用手力及腰力,將圓形的大網灑往江上,等網子落入水中一會兒後,再用手將網子回收。
<註五>「吊罾」,發音ㄉ一ㄠˋㄗㄥ。其設計主要是由一面由竹架所撐起的方形大網,透過L形的支架與轉軸,壓下時將網具升起,以捕撈江中的魚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