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馬祖記行

2007/06/29 13:19
2,65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王元才

馬祖列島由19座大小島嶼組成,面積較大的四鄉五島觀光資源各擁特色。馬祖政經中心的南竿島、石厝保存完善的北竿島,搭配台馬輪旅程,遊覽地景豐富精采的東引島,以及深具人文采風的莒光鄉。

夏季是馬祖最好的旅遊時節,天氣晴朗。亞熱帶海洋氣候的馬祖此時吹南風,春夏交接之際,霧氣會隨著梅雨到來,讓機場時開時關。這次原訂一同前來的荒野伙伴,就因為掃興的鋒面帶來濃霧而無法前來。而入秋至翌年3月,大陸冷氣團南下時,東北季風十分強勁,遇到猛浪的日子,船無法行駛,飛機的也會隨天候而停飛。氣溫方面,馬祖較台灣涼爽,但早晚溫差較大,主要因為地理位置接近中國大陸,受大陸性氣候和洋流影響。8月最熱,大約平均溫度攝氏27度,最高溫度達攝氏35.3度。1月最冷,平均溫度約攝氏8.9度,絕對最低溫度達攝氏1.3度。

6月4日,我們一行三個人在南竿下了飛機,搭上小白船前往東引。當地人稱這種白色汽艇叫「小白船」,大約可容納80人,因為SARS的關係搭船的人不到30人!小白船通常是隔兩天來往一次東引,開航基隆與馬祖間的台馬輪兩天一班,但只有由馬祖回基隆時會在東引停靠。東引有中柳、樂華兩個村,主要的居民都住在樂華村,我們下榻的旅館也在這裡,而西引和東引相距不到兩百公尺,縣府築堤將這兩個島連起來。

馬祖群島主要是中生代花崗岩及其變質岩構成島嶼基盤,質地非常堅硬。眼見所及都是高高低低的岩丘,坡度最陡的大概有60度。早期在軍管時代,軍方種植許多樹,其中最多是相思樹、苦楝(苦戀)、二葉松。乞丐王子說,東引的老鼠沙是燕鷗的重要棲地,尤其是那裡的礁岩。我們依地圖前往,可是前前後後找到的觀測位置就只有在垃圾掩埋場旁邊,與燕鷗棲息的礁石隔海相望,相距約300公尺。這時節看到了很多蒼燕鷗、白眉燕鷗,而垃圾掩埋場以擋土牆與海灘阻隔。垃圾則是由垃圾車直接倒下山崖,而且露天悶燒的情況不斷發生,許多資源回收的回收物也混雜在其中。我猜主要的原因是最近資源回收的價格一直低迷,而東引沒有後端回收的處理廠,回收物後送台灣的效益不敷成本,因而沒有建立後送機制,造成部份比較沒人去的峽谷或海岸,就成了官兵傾倒垃圾的地方。

我們沿著西引北澳一個營區旁的小路走到海岸邊做觀察,礫石灘上有許多螺貝類和螃蟹,四周被岩壁和海水所阻隔,但是靠營區那一側則變成垃圾棄置場。營區的長官到我們面前說,這裡是軍事管制區必須立刻離開,並要求不可以拍照。我不禁納悶,軍事管制區可以當作迴避環境保護的藉口嗎?或許將責任歸咎於這些捍衛疆土的官兵並不公平,但是對於如此美麗的島嶼和海洋,這無疑是最大的缺憾。

事實上,縣政府及軍方若能以永續發展的精神規劃馬祖的建設,馬祖很容易可以成為永續發展的標竿的。以馬祖地區垃圾掩埋場為例,垃圾中通常含大量的廚餘,發酵腐敗帶來惡臭,高溫也會引發悶燒。而馬祖居民少、綠地多、官兵多、縣府機能完備,這些都是廚餘回收工作容易成功的契機。而若垃圾掩埋場可以成為馬祖的觀光景點之一,馬祖的生態旅遊也將更另類。

另外,當地應該積極推動馬祖海域的海洋保護區。馬祖位於閩江口,擁有許多近岸棲息的魚類和洄游魚類資源,但近年來對岸漁民過度漁撈及閩江的水污染,使得很多魚類面臨族群減少的危機。國內外許多專家均建議政府應積極籌設海洋保護區,以季節性或區域性的限漁來保護海洋資源。馬祖的居民大多在台灣工作定居,留在馬祖的居民捕魚為業並不多。因此籌設保護區對馬祖的生態旅遊和漁業資源?對有益,也不至有太大的困難。

為買東引地圖我們走了一趟鄉公所,巧遇鄉長機要秘書王世泉先生,他熱心地為我們介紹東引的景點。除此之外,東引有許多海濱的花草相當漂亮,如長在岩縫又有鹹味的石花菜、白色的琉球野薔薇花、綬草。

6月6日早上離開東引,我們坐小白船到南竿,欣賞工程壯觀的「北海坑道」。馬祖有幾座坑道均名為「北海坑道」,東引、南竿、北竿各有一個,是戰地典型的特色之一。八二三砲戰時,搶灘補給是在砲火下進行的,為躲避攻擊,軍方開闢地下坑道,讓船直接駛入地下掩體進行補給,據說為當年「北海計畫」所興築的水中坑道。其中鄰近南竿鐵堡的「北海坑道」可停放上百艘船艇,浩大可見一班。

馬祖的地質大多為花崗岩體,又有地下水沿著岩縫漏出,當初開鑿時大都使用炸藥、耙子等工具,炸藥引信常常受潮失靈,許多官兵在爆破時傷亡狀況之慘烈,聽說還需要弟兄們用筷子和碗將肉一塊塊夾下來。南竿的北海坑道耗費3年日夜不斷挖掘完成,我們站在冷涼潮濕的坑道內,聽著拍案濤聲氣勢磅礡,感受緊張的戰鬥氣氛的同時,唯一期待將來不要再度用到這些坑道。

連續兩天我們從馬祖石頭屋的保存談到台11線、消波塊,從荒野的自然觀察、解說員訓練、兒童教育,從民眾參與地方事務到社區大學的現況,從垃圾問題談到焚化爐政策。南竿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濃濃的人情味,一群人在這裡推動牛角文化聚落保存工作,主要有王老師、曹議員與乞丐王子。

牛角社區經連江縣政府整建為民宿和咖啡館經營。聚落裡房屋大都是花崗岩砌成,有些石塊中間使用石灰,今年翻修的則是用水泥,從石塊大小是否一致、堆疊是否整齊可看出屋主的富裕程度。第一間翻修保存的房子成為現今的漁寮咖啡館,這間房子早期是漁寮,後來改建成為豬寮,最後因為屋主在台灣工作而年久失修,屋頂長草,屋樑也塌了,後來由在地人動手將房子修復,做為社區和居民活動的地方。我們在喝茶的同時也看到年輕士兵們在此偷閒聊天。王老師告訴我們,馬祖的石頭屋屋樑沒有用一根釘子,完全用卡榫接合。屋瓦早期由福建燒製後直接進口,每一年夏天時要將屋瓦清潔保養、刷去黴菌和青苔、翻面日曬,如此一來屋子就可以長年不壞。

透過居民共同意識所營造的社區中,部分路燈是唯一的小缺憾。因為路燈方向朝上,固然從遠方看起來可將房子照得具有古樸之風,但是沿著路燈的巷道走時,卻無法看清路面,讓人產生不安全感。另一部份路燈只有膝蓋高,這些倒是相當好的設計。雖然大家戲稱這些保存議題是這群社運人自己悶著頭照著自己的意思做,但我相信馬祖人終有一天會瞭解這是必須做的。

6月8日,多雲。我們搭船至北竿。由社區營造員王小姐帶著我們走了北竿一圈。北竿保有馬祖最完整的閩東建築群落,以花崗岩石材闢建的芹壁村古厝,就建在海岸邊,是今年文建會的社區營造點。隔天我和彤心造訪了當地中山國中,與陳校長、總務主任會勘和討論學校後面山壁岩塊崩落的問題。去年一次豪雨使得學校後方山壁花崗岩體鬆動後崩落,據現場觀察,山壁上岩體有部分區塊解理發達,雨水滲入後導致岩塊鬆動崩落。若將岩壁上解理發達的區域挖除,劃定豪雨時的警戒區,配合教學讓老師和孩子認識這個地質教室的寶貴和危險,並且共同進行監測,這個問題也將請研究大陸東南沿海地質史學長林蔚給予協助。

6月9日下午,我們搭5點的飛機返回台灣,看著飛機外的小小島嶼們,期待下次拜訪時,荒野的定點已經延伸到離島地區!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39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