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國小平凡的「米蟲」創造不平凡
2014.12.25
感謝信義國小劉璟儀主任、陳麗香主任提供圖片
台北一O一大樓旁的信義國小劉璟儀主任、陳麗香主任指導六年級的蕭宇彤、張瑄庭、蕭經達、張筱敏、范毓融、謝昌哲同學,以如何驅趕米蟲為主題「蟲來?門都沒有!」得到第五十二屆中小科學展覽會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的第一名。
剛開始許多親朋好友不看好這個題目,認為米蟲常常看、很平凡,然而老師們卻認為孩子們的提案值得鼓勵,加上這些孩子個性很主動,堅持初衷,進行九個月嚴謹實驗,她們先帶著學生做紮實的「基礎觀察」,測試不同光線、色光、顏色對米蟲的影響,再從行為、氣味、噪音、暖暖包測試不同的簡易驅蟲法,後來發現米蟲有爬高的特性,能爬到竹筷頂端成堆疊狀態,竹筷上再加上水族店賣的黑色過濾棉,提供全黑有洞可以躲藏的環境,讓米蟲進入,達到抓蟲的目的,拿走海棉塊輕鬆驅蟲。
過程中遭遇許多困難,最深刻的是,在全國賽的安檢時,因為「米屬於食物」而無法通過,小朋友們被迫丟掉一大半事先準備好的展示器材,晚上臨時改變用口頭報告和圖片呈現原來的實體器材,兩位老師鼓勵孩子們「每一個挫折都是一種契機」,八個人在飯店裡趕緊演練,順利參加比賽,因此當主持人喊道:「第一名」時,他們全都跳起來並大聲歡呼!很開心全心全力付出後所得到的肯定!
圖片說明:色板做為觀察米蟲對不同顏色的反應
帶孩子們做基礎研究感謝有導師、家長給與時間和支持。劉璟儀主任、陳麗香主任都是自然科的老師,劉璟儀主任帶學生觀察實驗,常與陳麗香主任討論狀況,再發想出新的實驗點子,小朋友們養米蟲,一代又一代,觀察他們,原來小小蟲兒力量不小,還能將濾棉搬著跑。
劉璟儀主任說:「我剛從學校畢業當老師時,那時覺得每個孩子都應該乖乖的,然而現實狀況是即使家長都已經在聯絡簿簽名,還是有孩子沒有準時交作業,教書二十年,我並沒有彈性疲乏,反而更包容孩子們的『發散式思考』,我和他們互動學習到很多。」
信義國小師生從平凡的米蟲創造不平凡的過程,啟發我們大人重新看待稻米和孩子的潛能,「米文化」原本由長至幼的「傳承教導」,似乎重新定義為攜手齊心創造新世代的「米文化」更是恰當。
其它補充
信義國小研究的米蟲以象鼻蟲為主:玉米象與米象,頭部前面長了個與大象鼻子一模一樣的喙
宜蘭農夫簡桂賢針對他自已栽種一些品種的稻米和儲存觀察:蟲比較愛吃口感較軟的高雄145、不愛吃台梗8號,一般米袋儲存比較容易長象鼻蟲的米蟲,太空包儲藏則比較容易長外米綴蛾
外米綴蛾的幼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