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憶先父 再看『新的養老觀』『中国老人与英国老人的对话,颠覆你的养老观!』

2015/01/29 09:37
3,176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昨天在信箱裡看到一個私人團體來的信寫到:

這幾天才談到有好幾位長輩
老伴都走了
兒女幫他們請外傭
現在外傭手機方便互相學壞
會喧賓奪主惡行惡狀都來了
好吃的自己享受
偷走家中貴重物品
買東西要雇主付錢
前一陣子陸續有志工居然拜託
他們身體日漸老化後
希望將來幫忙終老
他們才放心。。。。

---------------------------------------------------------------------------

我認為年紀大了,如果能定期作志工,每週固定幾天出門去服務人群,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是很不錯的事情!在醫院和一些關懷團體看到老人還活躍者,大多樂觀進取,很值得推崇,不知老之將至。大安社大的樂齡課程現在是爆滿狀態,可見得要想學習成功老化的人很多,基督教的老人大學也是很不錯的學習機構,總之要走出去,學習怎樣能樂觀過活,我還是覺得先父遺風: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最棒!

先父60歲退休,其實是65歲了吧!當年進軍校報小了年紀。退休後去張老師作志工,連颱風天都去值班,得到榮譽志工的全勤獎,他的背心我還珍藏著。還去教粵語、寫教人學粵語和中文的書,編江氏祖譜還是中、英、印尼文三種語言,寫回憶錄。。。幫老友跑腿辦事,辦同學會,辦老友聯誼聚餐,號召同學捐款幫助以前的軍校老師,在家操持家務,煮飯讓我一家人去搭伙。。。。每天午覺後,轉兩趟車去碧潭游泳。。。他因為誤信西醫枉死。。。

這讓我想起了先父的辭世:先父是中原遷居福建永定的客家人,家裡世襲中醫,但他只承襲了中華文化傳統,沒有學習中醫且持懷疑態度,結果在八十三歲那年因一位老友體檢查出攝護線癌,也去檢查,結果開啟了七年的抗癌之路,先用外科手術處理合併女性荷爾蒙治療、八十五歲赴美放射線治療、八十六歲自費施打LUPRON抗癌藥物一年、八十八年切除攝護線、八十九年頭頸部長瘤、失聲、腰腿部酸痛,作放射線治療。。。作後虛弱無力辭世。如果先父當年不好奇,不作體檢,看美國研究報告竟然是沒有差別,我可以不可以說先父是『枉』死在醫療體系之下呢!

摘自:

黃帝內經保健觀念復興?好奇寶寶奉親親體驗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惊人之语:体检根本无意义!中央军委内部资料外流:首长保健手册

https://www.peopo.org/news/266455

──────────────────────────────

正好手邊有收到不知收到幾次的分享文:

新的養老觀

http://unoldlin.blogspot.tw/2014/01/blog-post_23.html

還有一則分享文,也值得深省:

中国老人与英国老人的对话,颠覆你的养老观!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767114.html

@@@@@@@@@@@@@@@@@@@@@@@@@@@@@@@@@@@@@

新的养老观

http://unoldlin.blogspot.tw/2014/01/blog-post_23.html

Good health is No# 1; exercise daily & enjoy it!
我看最要紧的是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清出去,留一点常用的;自力更生不仰望别人,不行时托好友找个保姆相处;死后不告别,不污染,不占地,遗体捐
你有幾個「老伴」?(One legal wife & eight plus girl friend)
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一般人常指望夫妻的功能之一,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社會心理分析,這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 (The people play Ma-Chiang together),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愈老愈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寄望婚姻(配偶)能解除寂寞,基本上是神話,」資深兩性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毫不隱諱指出,現實中看到很多夫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她的一些朋友有時不能把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把生命狭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廖紀華舉自己的公婆為例,兩位長輩感情甚篤,在同一個學校教書,數十年來都是同進同出,從無例外。前一陣子,76歲的公公竟然鼓勵婆婆跟著兒子去自助旅行,這是兩個人第一次長期分開,雙方都很不捨,但公公對家人說,「她也應該學習不要再這麼黏我了!」
 
經常受邀參與社區老人議題講座的廖紀華觀察,在絕大多數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服務的志工,80%都是女性,年長男性反而不願意走出來,「家庭角色互換,女性退休後跑出來,男性則大多窩在家裡,只會打電話問老婆『什麼時候回家煮飯』。多交几个個朋友,提高幸福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
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
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人學專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方面: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
 
社會支持網絡代表與他人的連結度,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升生命品質,還能改善健康與壽命。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傅利曼(Howard S. Friedman)在《他們為什麼活到99》書中指出,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他並且提出一個自我檢測量表,列舉10個評估項目,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
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劃,就能愈早瞭解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已經很豐富。
 
傅利曼確切表示,人生下半場能具體看到健康與長壽成效的,都是因為提早計劃,用心經營社會網絡的結果。
 
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癡呆症』更教人憂心。」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老伴」不會自動掉下來
「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加拿大籍退休達人、暢銷作家柴林斯(Ernie J. Zelinski)在《幸福退休新年代》直指,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而且以男性居多。對於離開職場的退休族,柴林斯基建議,必須以其他社交方式製造團體歸屬感。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柴林斯基一語概括,但他也強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開枝散葉。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中年就要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
廖紀華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在她看來則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正如同年輕的時候會為「往上爬」做準備,過了中年以後,不管40歲、50歲,就要開始為「往下走」做計劃,一定要知道如何下山,才能順利地從山頂回到出發的原點。
 
廖紀華建議,不妨列出一張「「老伴」清單」,把生命重新做整理,就可以很清楚掌握自己的位置:
1.健康要顧好。
膝蓋沒力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2.財富規劃要做好。
但也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廖紀華認識一些長輩,一個月9000元就過得很不錯,純粹只是生活必須開支,反正東西都買得差不多了,房貸也大多付清了,不必買新衣服,而且坐公車免費,到老人大學就讀學費非常便宜,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又充實。
 
3.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才不必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4.評估個人社會資源。
有哪些可運用?這些資源累積起來是衝突線多,還是和平線、冷漠線居多?譬如泡澡、唱歌、旅行,是否都有伴可同行?再根據這份評估下手收集「老伴」,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宗教信仰、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管道。
 
《一個人的老後》
作者:上野千鶴子,1948年生,富山縣人,京都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
本書共分六章:
 
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一針見血道出人生真實結局,最後的人生終究是一個人。
 
第二章『如何選擇生活住居?』
作者認為不用再為家人和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許多入住照護設施的年長者『想回家生活』的願望,甚至是指『想回到一處專屬於自己的家』,而不是『和子女同住的家』。
 
第三章『如何維繫人際交往?』
老後別只依賴職場上的友情,也應該在其他領域拓展關係,高科技如網路與手機,也是行動不便老者之低廉的交友方式,建議老人能夠交一些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
 
第四章『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有一個比較值得大家去遵循的建議:那就是『不要輕言退休』,作者鼓勵銀髮族積極去從事『第二春』,或是『第三春』的小事業,老年生活當中有個『專業小舞台』讓自己的能力繼續發揮並賺點小錢,不論在實質與精神面上都值得銀髮族去嘗試。
 
第五章『如何面對醫療照護?』
人一旦步入暮年生活,的確得面臨『誰來照顧自己』的問題。雖說現實社會的照護系統日漸完善,但接受照護仍需無比的勇氣與智慧。此時,仔細傾听自己的聲音,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一旦成為受照護者也可以坦然以對。
 
第六章『如何劃下人生句點?』
人生的句點,這裡指的當然是死亡,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後,還能留下什麼?自己又想以什麼方法離開人世?
 
以下是單身者往生前就可以做的4項準備:
1.平常多與人接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以利往生後能及早被發現。
2.盡早處理掉不能留下的物品。
3.關於遺體遺骨的處理,最好選擇不會讓生者感到困擾的處理方式,並且讓生者充分瞭解自己的意思。
4.準備好一切身後事的費用及謝禮,千萬別認為別人的幫助是出於義務或理所當然。單身者若能抱著這種想法享受人生,便能安心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結語:
俗話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畫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
 
要準備的:
1.老健 :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营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
 
2.老居:與其過度恐懼孤獨,一定要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城市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
 
3.老本: 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一定不分家產。
 
4.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老头或老太,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
 
讀後感想:
老朋友們切記!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ㄧ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要認清:
財富只是數字問題,
名利只是短暫虛榮,
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
 
當個「樂在享受單身暮年」的人,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條件是:身體強健,有錢、有閒、有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

@@@@@@@@@@@@@@@@@@@@@@@@@@@@@

中国老人与英国老人的对话,颠覆你的养老观!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767114.html

中国老人:唉,我的孩子实在是太没良心了。

英国老人:此话怎讲?

中国老人:他竟然问我愿不愿去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现在就住在那里。

中国老人:啊?那种地方你也去?

英国老人:为什么不去?

中国老人:那种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亲戚朋友笑话死,不是折我的寿吗?

英国老人:不对吧?到了一定年纪,住进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么会被人笑话?

 

 

中国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和孩子还有孙子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住进老人公寓,又孤单又寂寞,听起来好可怜啊。

英国老人直摆手:和孩子住在一起?那不行,我和孩子住在一起超过两周就会不舒服,受不了。

中国老人:和自己孩子住一起不知多高兴,怎么会不舒服?

英国老人:我孩子十八岁就自己出门独立了,他回来小住几天我很欢迎,可他要是在家里长住,尤其还带着太太和孩子,我的生活就太受影响了。

中国老人: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不讲人情,早早就把孩子赶出家门,而且还让他们贷款付学费!?难怪你们最后得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孩子十八岁了,是成人了,就该自立。贷款付学费,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要是愿意在家里住,我们也没意见。

 

 

中国老人:“没意见?”刚才你还说孩子在家里长住你就受不了。

英国老人:我是说,如果他带着一家人来长住,我的生活会受影响。

中国老人:那你就去他家里长住,不就用不着去老人公寓了吗?

英国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去几天可以,超过两周绝对不行。

中国老人:你这个英国人好奇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非要住到老人公寓才叫“行”?

英国老人:我有我的生活,我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老人公寓,结识到许多新朋友,平时生活遇到麻烦,还有专业人员帮忙。我们分开住,很自由。

中国老人:你这话听起来好潇洒!你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只到十八岁,他对你总该有些回报吧?

英国老人:回报?什么回报?

中国老人:当然是——接你回家一起住,让你安享晚年。不过反正你都住进了老人公寓,这福你是享不上了。你孩子给你钱吗?

英国老人:给我钱?为什么?

 

 

中国老人:表达孝心啊!

英国老人:不不不,我不需要孩子给我钱。他能把自己的贷款还清,有余钱去渡假,我就很高兴了。他不需要给我钱。

中国老人:我发现你的孩子好轻松啊,什么责任也不需要承担。

英国老人;责任?我孩子对我没有什么责任。

中国老人:没责任?如果你没有钱,你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有退休金,而且我的房屋贷款早就还完了。我有足够的余钱养老。

中国老人:如果你有了病,难道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如果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会送我上医院。

中国老人:如果你进了医院,需要陪床,难道不是你孩子?

英国老人:我们英国没有亲人陪床这一说。我家孩子只要来探望我,我就很高兴了。

中国老人:如果你付不起医药费,难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们住院免费,不花钱。

中国老人:天啊!养儿防老对你这英国人看来完全不适用。

英国老人:养儿防老?这是什么意思?我生孩子,是因为我爱孩子,我从来没有指望我的孩子为我的晚年有过多的付出。他正是人生打拼的阶段,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工作,需要经营自己美满的小家庭生活,需要享受生活。

 

 

中国老人:我也爱我的孩子,我也知道他在打拼的阶段很辛苦。所以我才会帮他们把孩子带大。没想到,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竟然有让我去老人公寓的想法!

英国老人:你还帮忙带孩子!天啊,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老人:为什么?

英国老人:带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中国老人;他们要去上班挣钱,我反正也退了休,没事干,帮一点是一点。

英国老人:为什么不去度度假,喝喝咖啡,打打球,读读书,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中国老人:带孙子,很应该啊。

英国老人:那太没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已经把孩子带大,带孙子不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老人:我明白了——你早早把孩子赶出家门,你连孙子也不带,你不讲人情,你过于自私,难怪你只能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我倒是糊涂了——你为孩子和孙子做了这么多,好象没过过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难道就是为了防老?

(内容来自网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