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司法院限制人民閱卷權 台灣司法走向秘密審判之路?

2015/04/17 23:26
2,10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司法院限制人民閱卷權 台灣司法走向秘密審判之路?

 

(記者 趙龍章 台北報導)台灣司法走向秘密審判之路?101年7月法官法正式上路,引進法官評鑑制度,希望淘汰不適任法官、檢察官,法庭錄音錄影記錄正是監督法官審理過程的必要工具。沒想到法官法才施行一年多,司法院卻悄悄的在102年10月公布「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同年12月9日並預告「民事訴訟及行政訴訟閱卷規則」,嚴格限制須「所有」開庭在場陳述人之「書面同意」,始能聲請法庭錄音。4月19日(週日)晚間6點-7點播出的快樂聯播網台北台FM89.3《TORO刑男大律師》節目,多位法界知名學者專家一起來解析背後的問題,人民被公開公平審判的權利被剝奪的嚴重性。

 

這場由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台北律師公會及民間司改會合辦,在今年3月7日舉辦的「法庭錄音錄影之取得與使用」研討會,針對司法院及各級法院施行限制人民取得錄音、錄影的措施,探討其不合理處以及對台灣法治的影響。人民聲請錄音錄影光碟是一種閱卷權,閱卷權是訴訟權的核心內容也是律師辯護攻防的核心,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助理教授認為,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參加人、程序監察人經開庭在場陳述之人的書面同意者,得於開庭五日起,要所有的人的書面同意才可以得到法庭錄音,這樣的條件根本不會有取得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偵查中的閱卷權被限制,胡博硯認為,當事人沒有閱卷等於不在辯護位置,只是陪同而已,在法庭中沒有完整的攻防權力;他引用德國刑事基本法,民眾有包含完整取得資訊的「聽審請求權」,以及能好好聽進去當事人陳述的「照顧請求權」。

 

103年1月至8月間,各地法院駁回民眾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的比例高達85%,連民事案件也都拒絕交付錄音光碟,很多法界人士嚴詞批判此舉將嚴重阻礙我國法治的進展。胡博硯認為,其實不准人家錄音,要維護的不是隱私權保障,而是維護開庭秩序,對於司法院以隱私權為由限制閱卷權,他認為跟隱私權一點關係都没有,而這個限制辦法已經與時代嚴重脫節,更逾越母法的授權,造成下位法逾越母法刑事訴訟法,嚴重妨害人民訴訟權、閱卷請求權的行使。

 

台北律師公會常務理事尤伯祥律師表示,以前黑暗時期審判,當事人連自己被什麼樣的訴訟資料判有罪都不知道,尤伯祥認為,在法治國裡,資訊獲取權是正當法律程序跟訴訟權的核心,沒有它就不可能有光明審判!他說,資訊獲取權首先要求法院跟當事人之間,絕對不可以有資訊不對稱的情形,因為秘密審判之所以可怕,就在於資訊不對稱,法官手上拿一本卷,當事人對卷裡面的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問當事人的問題,當事人完全不知道法官為什麼要問他這個問題,他也不曉得會有什麼後果,那這是一個非常荒謬,非常可怕的傾向!

 

尤伯祥表示,當事人的訴訟權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終極的目的,是保障當事人能夠獲得公平法院審判的權利,而法官一樣都是人,人不免有情感、有偏見,在什麼樣的機制底下,來確保法官能夠避免預斷偏見、情感的左右呢?在什麼樣的機制底下,確保權力的行使能夠合法呢?除了審級制度之外,在整個訴訟制度底下,最主要的機制是公開審判,而公開審判的不足,就必須要靠影音資料來確保,不然事後怎麼去證明法庭上法官謾罵當事人、詐騙了當事人撤回上訴、筆錄的記載的正確性、法官開庭的態度,以及如果沒有影音紀錄,怎麼去申請迴避、法官評鑑?更多學者專家的精彩內容歡迎準時收聽《TORO刑男大律師》或上世界民報全球資訊網 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audio 大家一起來關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