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洪曉慧事件看兩性關係教育

2009/01/09 13:36
4,823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源自匈牙利革命詩人裴多菲‧山多爾的名句,廣為後人留傳。文意中愛情的價值更勝於生命,觸動多少嚮往愛情的男女奉為圭臬。但是生命的價值又豈是愛情能全盤取代?

近年來校園情殺案屢見不顯,國內最廣為人知的清大女研究生洪曉慧犯下校園情殺「溶屍案」震驚各界,因三角戀情,殺害好友並調配王水試圖毀屍滅跡。在服刑十一年後,法務部終於核准她的假釋案,二OO八年十二月洪曉慧終於出獄回家。

樣貌清秀且前程似錦的研究生,因為解不開愛情難題而引發殺機,不禁令人感到唏噓。反思校園裡的教育制度在兩性關係上究竟有何幫助?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培育學生未來出社會工作的能力之外,往往忽略了兩性關係這門難以教授的課程。

同樣發生在中國的湘潭大學三角戀情殺案宣判,兩研究生曾愛雲和陳華章殺害周玉衡,分別被判死刑無期徒刑。二OO八年初,兩人都不服一審判決,向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分別提起了上訴請求,至今仍纏訟官司當中。

亞洲地區國家具有儒道禮教觀念,在兩性的議題討論程度較隱諱。傳統教條式的管教方式,則間接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國中的健康教育談到兩性課題,師長試圖將學生「純潔化」,認為長大之後自然就會明白,使得在私人情感的處理方法,少有正當解決途徑。加上「升學至上」的教育迷思,男女情感被壓抑,才有「談戀愛會記小過」共同的校園回憶。

然而,事發前的教育卻比日後亡羊補牢來的重要。

洪曉慧的求學過程一路順遂,直到她考上了清大幅射生物研究所,面臨三角戀習題,再高竿的優秀生瞬間成了愛情俘虜,迷失自我。向來是優秀學生楷模,自認為有能力處理任,以至於拒絕向外求助。台灣從國、高中起校方就有男女分班、男女分校,也就是所謂的「尼姑」、「和尚」學院,不但降低兩性相處上的機會,也錯過正當的兩性學習態度。

回顧世界各國在學校從事兩性教育,最早的國家自瑞典,1956年將性教育列入學校必修課中,降低了瑞典人的性病及墮胎率。而北歐其他國家,最早受到瑞典學校性教育的影響,其次歐美其他國家逐步跟進。西方國家從小就開始注重兩性交往,視為「正常」的社交活動,不乏在歐美電影上找到蛛絲馬跡。亞洲各國受到傳統禮教的影響,普遍在兩性教育上發展得較慢。在1972年日本成立日本性教育協會,算是亞洲最早成立性教育協會。

如何預防校園情殺?感情中不外乎單戀、三角戀、甚至是分手,一旦發生衝突時,最親密的愛人都有可能變成捕殺自己的獵人。這時候最好是讓彼此分開一下,將情緒緩和下來,尋求諮商專家協助或家人幫助。給情侶最好的建議是:擴展生活層面,以轉移注意力,不讓自己在愛情死胡同裡鑽牛角尖。

性別研究所羅燦煐教授說,愛情一定會隨著環境、年齡而改變。萬古流芳的愛情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這樣的愛「太稀少」。感情世界中雙方需認知到兩人是相互平等、獨立的個體,不是所屬物的關係。「強求的果不甜」,感情若是變質了,就很難再回到最初,情侶之間應把握相愛的當下,此時此刻是值得珍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