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貢寮古早水梯田划船插秧撿田螺

2015/04/28 19:38
6,900次瀏覽 ・ 6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照片

記者 / 吳偉昌 TNN新聞秘書、燃燈命理風水堂館主、台灣東北角報導

照片

您知道早期的摃仔寮,是現在的哪裏嗎?臺灣最東北角,東臨太平洋,南接宜蘭縣頭城鎮,西接雙溪區,北接瑞芳區,總面積99.9680平方公里,為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型。

照片

早期的貢寮叫摃仔寮,在四百年前這裡一片荒野,是巴賽族人(巴賽族與雷朗族(Luilang)同屬凱達格蘭族的支系)聚落與狩獵之地,是梅花鹿遍佈原野大自然的時代。「摃仔」是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巴賽語「Kona」的漢譯,原意係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 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摃仔寮」。四百年前自漢民族移入開墾,有一些則順著山路及海邊,移到了貢寮,與在貢寮的祖先凱達格蘭族人通婚,也就進入了農業發展的時代。,因此,貢寮鄉的居民或多或少都有著凱達格蘭族的血液。

照片

貢寮有一條石壁坑溪貫穿其中,夏季有從桃源谷吹來的強勁南風,冬天則有東北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位於大雪山脈的北端,亦有未受污染大雪山清淨的水源。獨特的地形與氣候條件,形成與眾不同的動、植物生態特色。(動物有:藍鵲 、山羌、野兔 、蛇 、穿山甲 、老鷹 、螢火蟲、青蛙、蜻蜓、蝴蝶、山猪;植物有:筆筒樹、相思樹、油桐樹、白瓠子、烏心石、桂竹....)。

 

地形也影響貢寮的農耕方式,呈現臺灣少有的梯田風貌。但是梯田的工作方式對於人力耗損與工時、工序而言,比平地要高出很多倍,而產量卻比平地少,因而在六十年代缺乏年輕勞動力時,耕作面積逐漸減少,加上七十年代休耕轉做的農業政策,梯田農業幾乎在一夕之間崩潰,梯田本來就是要有儲水,邊坡才不會土壤乾燥風化,但是同時間為了減少農田維護的成本,鼓勵大量的使用除草劑,造成梯田以數倍於自然風化的速度風化,更連最容易生長的芒草也無法生存,光禿禿的農田到處可見。

照片

 

近幾年台灣農業的覺醒,隨著有機耕種的發展,龍岡社區的居民開始反思自身獨特的農本文化,在99年成立了「新北市生態生活促進會」並參加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培根計畫, 進行「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及專員培訓」,居民開始關心環境,逐步建立共識。並於100年積極將荒廢的梯田做復耕,林務局亦開始協助梯田復耕,逐漸恢復農村生態。龍崗社區更在101年的大嶺古道實作計劃榮獲水保局再生班實作的金鼎獎以及評審團大獎。

 

龍崗社區居民參加農村再生培訓後逹成的社區共同願景為:水梯田風光再現、找回農村生態、發展稻米、蓮花、茭白筍等核心農產品,舉辦農村文化體驗活動、建立社區農業品牌、並將龍崗社區發展為台灣里山為最終目標。

目前龍崗社區已陸續規劃「鎗樓與大嶺古道生態文化之旅」、「螢光閃閃之旅」業已有三年活動經驗,每梯次活動參加人數均控制在三、四百人,減少對農村生態衝擊。今年更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合辦「水梯田插秧體驗」,自體驗活動開放報名,不到15分鐘,40個名額就全部秒殺,單日網路點閱率更突破3,000,顯示農業體驗活動相當受到現代人的歡迎。不過,在農村旅行時,也要注意尊重當地生活習慣及文化,不要打擾農民生活,珍惜農田以及當地資源,勿隨意採摘植物,不要捕捉任何生活,也不要驚擾動物,更不要留下垃圾,讓自然景觀能良好的保存,我們的下一代才能繼續擁有這樣的生態與美景。

想瞭解更多水梯田、農村再生相關資訊歡迎上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風情網、農村歷程網查詢:

http://rural.swcb.gov.tw/

http://ep.swcb.gov.tw/ep/Default.aspx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