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小三年級_王譽蓁「水桶稻」觀察第二個月(2015/4/24_2015/5/14)

2015/05/20 09:15
2,85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感謝桃園農改場楊志維老師、嘉義大學黃啟鐘老師指導、台博館同仁、吳美貌老師、王譽蓁母女、政大電算中心、成功國小童士芬老師

2015/4/24

 

單本植(一叢插一支)  一叢三支 
照片
照片
  下方有些老葉乾燥枯黃,單本植沒有!
株高50~53公分
分蘗數最大20、最小10,平均有14.6,中間排的分蘗數較少     

     
2015/4/9 中港國小生態池

照片
照片

        
同一批秧苗分別種在中港國小生態池,因水位太深,重新整理生態池,遲至3/25第2次插秧。之後連續沒下雨,學校的雨撲滿沒有水溢注生態池,雖學生常去澆水,只能保持土壤濕潤,稻葉沒有因缺水而捲曲,稻子卻停滯生長,株高維持約15公分,而同一批秧苗在台博館的水桶稻已經50幾公分,直到5月7日幾天下大雨,株高才開始長3~5公分,澆水真的不如天公雨。
本來以為在國小推動生態池種水稻很容易,看來好像不簡單,需要足夠的水才能正常生長。楊志維老師說:「缺水會抑制分蘗及株高,應保持湛水狀態,加水可改善。」

2015/5/5_第53天

單本植(一叢插一支)   一叢三支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單本植原先掛掉的秧苗後來有補植,分櫱數差很多,只有4~6,其他有16~19。
楊志維老師說:「補植分蘗也會比較慢
加上又缺水的話,會影響分蘗」

註:
1.這兩桶水桶稻沒有缺水的狀況
2.以後在真正的稻田,插秧完,似乎可以不用補秧,因為花的人力和增加的產量相比,實在不划算 

稻葉已經有一點點交疊的情況

楊志維老師說:「種太密了
大概行株距要30*24公分
每盆種太多叢了
太密容易有病蟲害問題喔」

註:原本在田裡不會種那樣密
然而第一次都會種水桶稻
每盆是 4叢*3行=12
一開始看起來稀疏...所以多種....就這樣實驗下來,實驗有更多問題才有進步    

照片
照片
雖影像模糊,黃啟鐘老師仍用福爾摩斯精神辨識,疑似害蟲---葉蟬成蟲(浮塵子)     

  

照片
照片
疑似夜盜蟲幼蟲危害。   葉片呈薄膜狀痕跡之照片,疑似瘤野螟幼蟲危害       
楊志維老師用8個驚嘆號,「稻葉很少吃到這樣的情形!!!!!!!!」     

                

 2015/5/7同一批秧苗分別種在政大,從稻葉顏色觀察,長得比較漂亮耶!

 

照片
照片
照片

       
台博館前的水桶稻從一開始的土壤,完全沒有施肥之下成長,株高約有70公分,政大的株高比較矮,約50-60cm之間。由於土壤肥力不夠,稻子吃得很雜,給過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過期牛奶、家裡拿來的顆粒狀有機肥料、過期的嬰兒水解奶粉...有一陣子水裡還浮了層奶粉裡的油脂 :p,還有,廖玟俐會每天撈地面上的積水/水苔倒進給水稻盆,只有一小段時間蒐集的雨水不夠會補充自來水,也許水稻每天喝天然水會比較健康吧!!

註:童士芬老師補充:如果要用過期的牛奶或是其他的東西,最好先經過發酵之後再給稻米吃,如果沒有先發酵除了會發臭還有可能太鹹或不好吸收

2015/5/8
 

照片
照片

           
因整修,所以移動水桶稻的位置,王譽蓁教附小幼稚園大班的弟弟量分蘗數,幼稚園小朋友都能用摸的比較出差異,他指著單本植那一桶說:「這個摸起來比較粗硬」。

2015/5/14

單本植(一叢插一支)  一叢三支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約75公分     約77公分     

不論單本植或一叢三支,稻葉似乎不夠強硬,有很多葉子在尾端10公分左右會往下折,出現破裂或黃色的部份,推測是否土壤裡「矽」的含量比較不足。

水桶稻第一個月紀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