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蔬菜田轉作稻田發生倒伏
2015.5.24
上圖:從蔬菜田轉作稻田,不耐肥「台南十六號」發生嚴重倒伏
下圖:隔壁另一塊田,成熟飽滿的「台南十六號」、前面一排不同更黃綠、早熟「台農香米」,都長得很漂亮
69年次的徐丸忠先生是「台南新農人」,承接相鄰的田地,因土壤原有肥份不同,不耐肥「台南十六號」明顯表現出差異,不知道狀況的人,可能會以為是不同農夫種的。
講到倒伏,語氣平淡、彷彿在說別人故事的徐先生說:「內心已經痛過!自己從只付錢的消費者,轉變為付出心力、照顧的農夫,對於這塊稻田就像在照顧小孩,成果當然會在意,當高中生騎車經過,看到倒伏的神情,以及其它農夫的言語,在旁人不瞭解這塊田地的狀況下,只能冷暖自己承受,從中記取教訓。」
一開始不曉得,這塊新接的蔬菜田整地後先施用「落葉堆肥」,淹水後灑微生物菌水,插秧後10天灑微生物菌自製的液肥,一分地2桶,1桶20公升。稻子成長到分糱前就開始發現有些問題,枝葉較軟,也比同期16號品種高,有的稻子會貼在水面上,分糱後在不另外施自製液肥的成長狀況程現「分糱支數多,稻葉顏色很深,植株徒長抽高、比其它栽種的『台南16號』還高許多,莖幹細軟。」李榮宗老師和徐先生依據以往栽種的經驗,發現肥份過多、超過吸收利用率、退不掉,不敢再施放液肥。徐先生開始有「不得不接受、預期中倒伏」的心理準備。
在當稻熱病第一次好發時期,這一塊稻田也得稻熱病,從小區塊較為嚴重再開始蔓延全區但仍在稻子可承受範圍,很快的受自身抗體而未有敗株之相。在當地稻熱病第二次好發時期,大約在出穗前,這一塊稻田本身隱藏的稻熱病源再度發生蔓延,稻葉普遍變成褐色,其他慣行田農夫勸徐先生噴藥防治,他仍堅持不噴藥,他觀察到稻子生命很強,自己控制住病害,後來長出的新葉很正常、沒有病害的徵兆。
真沒想到,前期蔬菜田的肥份累積多又久,出穗後,穗長和一般田差不多,其它性狀有明顯差異:
倒伏田 | 一般田 | |
株高(公分) | 100~110 | 85~90 |
每穗粒數 | 125上下 | 100上下 |
分蘗支數 | 35上下 | 25上下 |
穗長(公分) | 15~18 | 14~18 |
由於「頭重腳輕」,徐先生聽從其它農夫的建議,提前做補救措施,稻田拉線,插木桿,盡力補強,希望稻子能「站得穩」!
這塊田承繼大量肥料,稻子承受不起,我想起王品集團的戴勝益老闆堅持不給孩子大筆財富, 希望孩子自己打拼,養成堅毅人格。「好田地不如好子弟」,徐先生雖是養子,在上期稻作期間父親生病住院,一邊務農一邊照顧父親2個月,同時期母親車禍傷到腦部留下後遺症,朋友問要不要參加晚上餐聚,他說:「要陪母親一起吃飯。」
在南部5月中連續大雨來之前,這塊田的稻子已開始部份倒伏,雨來前徐先生還在做補救措施,雨一來不是像以前其它稻子慢慢傾斜,而先是整片半傾倒伏、大雨後就倒伏貼在地面,雖然有心理準備,徐先生還是很捨不得、很心痛。徐先生說:「以後接到一塊新的田,一定要做『土壤檢測』,送到農改場化驗,瞭解肥力狀況!」
「剛起步,失敗是學習的好機會。」我分享自己種稻第二年失敗經驗給徐先生~辛苦曬好米,不到幾個月全壞掉,還告訴徐先生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不識字、種很多稻子的月女阿姨說:「你種下的,不會不見,老天爺會補給你。」
其它補充說明
1. 分蘗支數-植物成長階段在幼苗期之後,為分糱期,單株稻稻桿接近根部長出分支
2.不論自製液肥、有機肥、化肥,稻子施用過多,會肥傷,稻葉會有焦黃現象
3.台大陳尊賢老師
a.種水稻之前期作物如為旱作(蔬菜或玉米),如已加入大量之堆肥(40-60 噸/公頃),就會造成您說的水稻會突長,因為堆肥仍繼續在放出養份,因此葉會深綠色(太多氮肥)。
b.土壤如有過多化學肥料,可利用灌溉水或雨水來洗,灌滿水之後要排到河川,但會污染河川(太多氮磷鉀)。但土壤如有過多堆肥,則無法利用灌溉水或雨水來洗,因為堆肥仍繼續放出養份。
4.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陳榮坤老師
台南16號本來就不適合於土壤肥份高的農地,
肥份過多而要退肥是很困難的事,
只能多施鉀肥使莖稈強硬一些,
但多施鉀肥又容易造成米口感變硬變差,
所以一開始就應思考相關條件。
徐丸忠說:"蔬菜轉作田那塊台南16,因品質不符合預期,是為繳售一般米處理"
小農:徐丸忠
作物:台南16號梗米@KKF、芭樂(草生栽培)
電話:0958-087202
E-MAIL:blues0901@gmail.com
帳號:620-20-041879-0 華南商業銀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