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田復耕第五年_插秧「少苗疏植」實驗、插秧師父「有子傳承」
2015.2.11
第一年以「自家吃」、「秧苗只有買這些而已」,半請半強迫,讓插秧機師父張宏仁「少苗疏植」,當時他看到田裡稀落的秧苗,說:「真醜,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是我播的!」因為他勇於挑戰新農法,我不找播田包頭(統籌聯繫不同的插秧機),固定找張先生插秧,五年下來「少苗疏植」,如今他可以在國中一年級兒子面前很自豪說:「播得有水!」
抓3~5支表現優於抓7~8支
一般田一分地秧苗片大約28~30片,我請張師傅行距拉大、儘量抓3~5支,因地沒打平,有些沒插好,一分地秧苗片大約14~17片。
插秧大約20天後,另一塊休耕七年第一次復耕的農夫也請張師傅插秧,兩人討論後,調整抓7~8支,因地有整平,一分地秧苗片大約14~17片,和我一樣。
2015年5月比較兩塊田,插秧支數多那塊田,分蘗的莖幹比較細、軟,加上灑較多微生物菌水、水份管理不熟,3月有得稻熱病,部份稻株變矮,農夫堅持沒噴藥、也沒放肥,雖然仍有一點病徵,後續長得還不錯。
師父說:「秧苗場一片秧苗用300公克稻穀,秧苗根和介質要緊密,插秧機比較好抓,如果秧苗片拿起來太軟,容易分裂,這塊田我就不插!」因此,莊有志老師幫我人工培育、每片220~250公克稻穀、很少劑量的藥、共6片,不符合「機器規格」,只好拿來人工補秧。
未來加強改善田地整平、水份管理、秧苗品質:
田地沒整平,水位有高有低,不好插秧,有的土太乾,秧苗無法插入,浮起來,另外是少支,有時抓不到秧苗。
2.補秧耗費很多人力,而且補植秧苗的分蘗數其實不如一般插秧,實在不划算。
3.農改場推薦一片秧苗稻穀220~250公克,人工育苗需加強緊實,讓機械好操作。
第一輪插秧,張師父覺得水位太高,他和其它農夫不太一樣,他習慣插秧前把水放掉,不要太多水,插秧機比較好操作,但也不能讓土變乾,插秧機會把土打出深溝。
隔壁田剛好也在插秧,插秧機有遮陽棚。
放寒假,不少孩子可能在睡覺、滑手機、電玩、被長輩接送安親班,一大早,張宏仁先生的大兒子已經和父親在田裡工作,幫忙放秧苗片、調整行間距、更換零件,「有子傳承」大家都很高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